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新世古猿化石的发现与研究对于解决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国晚中新世的云南石灰坝禄丰古猿(简称禄丰古猿)是亚洲中新世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古猿成员。自1975年禄丰古猿首次发现以来,我国学者对禄丰古猿的颅骨、下颌骨和牙齿等标本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研究,且在生长发育方面也取得很大的成果。随着世界各地中新世古猿材料的不断发现以及研究方法的革新,禄丰古猿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来满足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的需要。本论文分析了禄丰古猿生长发育特点并探讨了其分类问题;分析其牙齿病理状况与环境关系的问题;同时在头骨形态特征基础上探讨其系统发育位置,为禄丰古猿与早期人类起源的相关性问题提供证据。 釉面横纹的数目可用于推断个体牙齿的牙冠形成时间,在生长发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数码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禄丰古猿30枚齿冠完整的前部牙齿,包括上下颌中门齿6枚、侧门齿10枚和犬齿14枚。本论文首先观察了上述禄丰古猿30枚前部牙齿的唇侧面釉面横纹分布特点,结果如下:牙冠从牙尖至牙颈方向釉面横纹分布密度有疏密变化,近牙尖釉面横纹密度多数为7-10条/mm,中间至牙颈釉面横纹密度较尖部增大,大约11-25条/mm,其中上下犬齿和上侧门齿的釉面横纹平均分布密度大于上下中门齿和下侧门齿。此外采用小样本平均值的t值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为95%),结果表明禄丰古猿中门齿、侧门齿和犬齿唇侧面釉面横纹分布均存在性别差异,尤其后者的差异性非常显著。最后将禄丰古猿前部牙齿釉面横纹分布特点与傍人、能人、化石人属成员、现代人以及现生非洲大猿相比,其更类似于南方古猿;其齿冠十等分的釉面横纹数与大猩猩接近,多于南方古猿、傍人和华南化石猩猩,少于现代人和黑猩猩。另外,本文根据唇侧面釉面横纹计数的观察结果以及芮氏线生长周期,估算各齿型的牙冠形成时间。为更深入地了解禄丰古猿牙冠形成时间在不同齿型及性别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采用小样本平均值的t值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为95%),结果显示禄丰古猿犬齿牙冠形成时间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雄性牙冠形成时间明显长于雌性,侧门齿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中门齿性别间则无显著性差异。此外对禄丰古猿中门齿,侧门齿和犬齿的牙冠形成时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两两对比,结果显示中门齿与侧门齿的牙冠形成时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犬齿与中门齿和侧门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犬齿牙冠形成时间明显长于门齿。同时也对禄丰古猿前部牙齿的牙冠形成时间与齿冠高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结果表明两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将禄丰古猿与其他古猿和现生大猿、南方古猿以及人属成员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其前部牙齿牙冠形成时间长于原修康尔猿、南方古猿、傍人、人属成员,接近于蝴蝶禄丰古猿和大猩猩,而明显小于黑猩猩、华南化石猩猩及现生猩猩。 牙釉质发育不全是反映牙齿发育过程中遭遇生理性刺激的有效指标。本文对禄丰古猿261枚单颗恒齿进行观察分析,发现223枚牙齿普遍罹患带状牙釉质发育不全(LEH),比例为85.4%,高于其它已报道过的中新世古猿、化石人科成员及现生大猿。另一方面,用扫描电镜和数码显微镜着重分析了12枚犬齿,均有多条LEH,且雄性犬齿的LEH条数多于雌性;相邻LEH间的釉面横纹数在14-25条之间。结合禄丰古猿釉面横纹的生长周期(9天),估算相邻LEH之间的时间间隔为4.8-6.6月,季节性营养不良可能是禄丰古猿釉质发育不全的主要原因。 此外,本文检查和重新整理Begun et al.,1997以及Grehan and Schwartz,2009的特征矩阵后,删除了不具分类意义的特征,修订了9个编码的特征状态,并新增加了10个新特征,此外增加两个分类单元Samburupithecus和Rudapithecus,建立24个分类单元和83个头骨性状的矩阵。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禄丰古猿在Sivapithecus-Pongo支系之外,接近于欧洲中新世古猿,且位于人类与非洲大猿共同祖先的基干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