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利用牵拉成骨技术治疗骨缺损已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存在矿化慢、再骨折、治疗时间长等不足。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牵拉成骨矿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并在临床试用了一些治疗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实施起来步骤繁琐,疗效得不到保证。本课题组提出了组织工程技术结合牵拉成骨技术修复骨缺损这一新方法,通过本实验可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对牵拉成骨矿化过程的影响并检验组织工程技术结合牵拉成骨技术是否能有效的修复骨缺损。目的:1、检验局部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对牵拉成骨矿化过程的影响。2、探讨局部植入脱钙骨基质对牵拉成骨矿化过程的影响。3、观察局部植入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脱钙骨基质是否能更加有效的加速牵拉成骨矿化过程促进骨愈合。4、比较上述三种方法的疗效,探讨促进牵拉成骨矿化过程更有效的方法。方法:1、采用Landesberg法二次离心制备富血小板血浆,购买脱钙骨基质。2、动物模型:在左胫骨中段截骨1cm,Orthfix单臂延长器及4枚螺钉(1.8mm自攻钉)固定。术后7天开始延长,1mm/day,分两次完成,延长5或10天后,再矿化20或25天,所有动物均在术后37天处死取材。3、实验分组:A组(空白组):胫骨短缩1cm后外固定架固定。B组(DBM组):将0.5cm长的脱钙骨基质材料填入骨缺损并短缩0.5cm后外固定架固定。C组(PRP组):胫骨短缩1cm后外固定架固定。在术后第17天(矿化期开始时)和术后第27天(矿化中期时)局部注射富血小板血浆500ul两次。D组(DBM+PRP组):将0.5cm长的脱钙骨基质材料复合1ml富血小板血浆填入1cm的骨缺损并短缩0.5cm后外固定架固定。4、术后观察方法:手术当天,术后12、17、27、37天用C形臂动态观察新生骨的矿化过程,取材后进行Micro-CT扫描,生物力学实验。结果:1、本实验中采用Landesberg法制作的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计数为876.84±35.26×10~9/L。2、X线片:术后第37天X线片表明DBM组和PRP组新生骨的生成情况明显优于空白组和DBM+PRP组。3、Micro-CT检测:PRP组及DBM组的骨矿物质密度明显高于空白组和DBM+PRP组,PRP组更显著(P<0.05);而DBM+PRP组与空白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力学测试分析:标本扭转实验表明DBM组和PRP组新生骨的最大扭矩明显大于空白组和DBM+PRP组,PRP组更显著(P<0.05),而DBM+PRP组与空白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采用Landesberg法制作的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计数约是全血的5倍。2、通过兔胫骨缺损延长动物模型,在矿化过程中局部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可显著促进牵拉成骨矿化过程加速骨缺损愈合。3、在正常的牵拉速度下,脱钙骨基质可以促进牵张成骨矿化过程。4、复合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人脱钙骨基质不能有效的加速矿化促进骨愈合。5、通过对三种方法疗效的比较,证明局部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更能有效的促进牵拉成骨矿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