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北部火山岩是我国东部中生代巨型火山岩带北延的组成部分,火山岩时代主要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限于区域资料的不足,人们对这套火山岩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特别是火山岩的形成机制等,一直存在着不同认识。根据地层分布、古生物特征,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北部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火山地层进行重新厘定。将含叶肢介Nestoria化石的莫尔道嘎镇幅原满克头鄂博组(J3mk)、阿龙山幅和阿荣旗幅光华组一段(K11g)厘定为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J3b),并与小乌尔旗汗幅白音高老组(J3b)对比;含叶肢介Eosestheria化石的原莫尔道嘎镇幅白音高老组(J3b)、原阿龙山幅和原阿荣旗幅光华组三段(K1g3)厘定为光华组(K1g)(狭义);两大套酸性火山岩之间超覆于其它老地层之间的含Eosestheria化石的中酸性火山岩厘定为下白垩统龙江组(K1l)。龙江组底部的不整合界面是本区侏罗系与白垩系的界面。火山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中生代火山岩主体以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为主;在构造判别图解中,投点主要落入B区即挤压环境;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稀土元素强烈分馏,为轻稀土富集型;中基性岩不具负铕异常,但酸性岩具明显负铕异常。岩石化学显示塔木兰沟组与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为同一构造岩浆旋回产物;梅勒图组火山岩为另一构造岩浆旋回火山岩。由此可以确认,呼伦贝尔市北部火山岩具有板内活动陆缘火山岩的特点,火山岩岩浆来源为幔源、壳幔混合型,并以壳幔混合型为主。利用前人资料,进一步确立Ⅰ型流纹岩类与塔木兰沟组玄武岩构成连续的演化趋势,结晶分异作用是岩石形成主要机制;Ⅱ型流纹岩与玄武岩不具连续演化趋势,非同源岩浆演化的关系,为壳源熔融产物。燕山晚期“A”型花岗岩的出现,指示早白垩世晚期该区由挤压应力状态转向伸展状态。综合上述研究,本文认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北部火山岩的形成机制是:主体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后期则受到了地幔热柱上升及岩石圈下地壳拆沉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