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dgmlove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结构交错桁架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国内外已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并且有了一些工程实践。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结构特点、简化的计算理论、受力特性、杆件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应用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方法对该体系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对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抗震布置原则、作用计算理论、抗侧刚度的简化计算方法、竖向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内力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2)应用ETABS分析软件,对交错桁架结构体系在竖向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各杆件在弹性范围内的轴力、剪力及弯矩的分布特点。同时对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振型和变形进行了分析验算,阐明了各杆件的强度和稳定计算方法。(3)应用push-over分析方法得出: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本文中的算例均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同时确定了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能力谱曲线、塑性铰的发展顺序和结构破坏模式。总体说来,塑性铰是由下而上,从空腹节间逐渐向两边发展的。混合式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柱没有出现塑性铰,塑性铰大部分集中在下部桁架中的斜腹杆上,使结构的一层或二层成为薄弱层。(4)通过对不同参数设置的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push-over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除在结构底部外,高宽比增大,层间位移角增大;长宽比增大,下部层间位移角和上部层位移明显增大;采用风撑和加设横向支撑或纵向支撑能有效减小结构薄弱层的层间位移角,在实际设计中可适当采用。并建议在抗震设防区,宜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或落地式桁架。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价,帮助设计者找到改善该新型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方法,同时给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和建议,便于该结构体系的应用推广。
其他文献
裂缝对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裂缝对于混凝土的碳化、氯离子渗透、冻融循环及其相互作用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带裂缝工作的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为主线,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对制作裂缝的预置薄片法进行了改进设计,通过改变试模尺寸、形状以及预制裂缝钢片的宽度、厚度,可以满足不同预制裂缝的需求,并通过此方法制作了不同裂缝间距的双裂缝砂浆试件。(2)进行了裂缝对混凝土碳化作用影响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