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酒渣鼻和接触性皮炎是面部常见炎症性皮肤病,当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常常给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扰。皮肤镜在辅助诊断肿瘤性皮肤病中的价值已经得到充分肯定,近年来,皮肤镜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炎症性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关于面部炎症性皮肤病的皮肤镜特征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总结上述四种皮肤病的皮肤镜特征,并寻找其在皮肤镜下相对特异的表现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1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面部炎症性皮肤病患者151例(激素依赖性皮炎47例,脂溢性皮炎39例,酒渣鼻34例,接触性皮炎31例),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和体征并进行皮肤镜图像采集,分析其在皮肤镜下的特征(背景颜色、血管形态、血管排列方式、毛囊改变等),并寻找相对特异皮肤镜表现,以探讨皮肤镜在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相应疾病中的可行性。使用SPSS 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应用诊断学方法,计算各皮肤镜指征对于诊断各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47例面部HDD患者常见的皮肤镜下表现有红色(24,51.06%)或深红色(16,34.04%)背景下,多形性(31,65.96%)或分枝状(28,59.57%)血管呈不规则(32,68.09%)或网状(12,25.53%)排列。对于诊断HDD同时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指标是分枝状血管(灵敏度59.57%,特异度92.31%)。2.39例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皮肤镜下表现主要为:黄红色(21,53.85%)或红色(11,28.21%)背景下,多形性(27,69.23%)或点状血管(15,38.46%)呈不规则(26,66.67%)或簇状(13,33.33%)分布,其特异度分别为93.62%、48.94%、34.04%、72.34%、31.91%和93.62%;皮肤镜下观察到毛囊周围油滴样晕对该病的提示意义较大,其特异度为80.85%。3.34例酒渣鼻的皮肤镜下特征主要表现为:红色(17,50.00%)或深红色(14,41.18%)背景下,多角形(34,100.00%)或分枝状(16,47.06%)血管呈网状(21,61.76%)分布,其特异度分别为64.52%、90.32%、100.00%、74.19%和96.77%。4.31例面部接触性皮炎的皮肤镜下特征主要为:淡红色(13,41.94%)或红色(11,35.48%)背景下,点状血管(20,64.52%)或多形性血管(12,38.71%)呈不规则(24,77.42%)分布,其特异度分别为100.00%、50.00%、73.53%、64.71%和70.59%。5.在应用非接触性偏振光皮肤镜对四种面部皮肤病进行观察时,均观察到“玫瑰花团”样结构(HDD 2例,SD 4例,酒渣鼻1例,接触性皮炎3例)和纤维网条样结构(HDD 6例,SD 9例,酒渣鼻5例,接触性皮炎3例),在之前的文献中尚无报道。笔者认为“玫瑰花团”样结构是毛囊周围角质物质、炎细胞浸润、鳞屑等在偏振光下形成的皮肤镜图像。纤维网格样结构是由炎症物质、角质堆积等形成,二者对于疾病的诊断没有特异性。结论:1.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酒渣鼻和接触性皮炎具有不同的皮肤镜特征,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2.“玫瑰花团”样结构和纤维网条样结构是皮损在偏振光下形成的皮肤镜征象,对于辅助诊断疾病的价值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