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活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神经活动的节律性,是指神经元在某个相同频率的活动特征。大脑中不同脑区的神经振荡有不同的优势频率,脑区功能越高级,其所体现的优势频率越低,表现为趋于功能整合的低频神经振荡,而部分信息加工的功能分离发生在更高级的脑区活动。然而因为技术方面的缺陷,无法揭示低频神经振荡的生理学机制,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目前研究低频神经振荡的主要工具,主要原因是其采集的低频信号是稳定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很高,存在的神经活动具有相关性。在传统的低频振荡研究中,突显网络(salience network,SN)可被分成背侧认知网络和腹侧情绪网络。而突显网络的主要区域是脑岛,右侧前脑岛在协调其他脑网络的自适应行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网络间的协调是否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换句话说,脑岛的不同亚区是否存在功能分离和功能整合?在不同频段是否存在频谱指纹现象?窄的频段间隔难以阐述这些网络的复杂功能作用。通过网上的人类脑连接项目(human connectcome project,HCP)大数据,我们计算不同频段的功能连接的频率特异性,比如全频段(full frequency,0.001-0.694Hz)、亚慢频段(infra slow frequency,0.001-0.1Hz)、慢频段(slow frequency,0.1-0.694Hz)。研究结果发现背侧前脑岛构成的背侧突显网络跟外在朝向网络之间有联系,而腹侧突显网络与内在朝向网络有连接,比如,可以发现背侧突显网络跟中央执行网络存在连接,而腹侧突显网络跟默认网络存在连接;甚至背侧突显网络和腹侧突显网络有各自的频率效应区域;慢频段时,突显网络的功能连接分布存在右侧偏侧化现象;而且两个突显网络的功能连接区域有重叠,部分区域是存在生理意义的。这些发现为我们理解突显网络功能连接分布的频率特征提供依据,同时揭示了网络频率特异性的生理机制,将对生理机制的理解从低频分析延伸到高频范围,例如枕叶α波的躲避作用。这些发现对于功能分离和功能整合、网络间的协调有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