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根据中医对血瘀证在中医症状、体征和特征性实验室检查方面的表现,通过痛经程度评分、VAS评分及实验室指标(TNF-α、ET、t-PA、ICAM-1、血液流变学等),比较原发性痛经(PD)患者治疗前、中药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及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痛经改善程度的有效率、复发率等,客观评价清瘀温通法临床干预血瘀型PD的优越性,为今后建立原发性痛经(PD)辨证治疗及疗效评定奠定基础。 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4年8月来自岳阳医院妇科门诊、住院和医院职工中PD患者6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合格受试者分成2组,中药组及西药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清瘀温通法治疗,以红藤方为代表加减,对照组给予散利痛口服。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痛经程度评分、VAS评分,经期的第2-5天采集静脉血检测TNF-α、血液流变学、ET、t-PA以及ICAM-1,利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中医证候疗效评分:两组PD患者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痛经程度评分:两组PD患者经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药组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疼痛视觉评分VAS:两组PD患者经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药组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实验室指标:(1)高切血粘度:中药组经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血浆粘度:治疗后、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中药组组内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西药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红细胞压积:治疗后,中药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血沉方程K:治疗后中药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t-PA:治疗后,中药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ICAM-1:中药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经周期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 ET-1:中药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 TNF-α:中药组经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3个月经周期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PD与外周血中TNF-α、ICAM-1、ET、t-PA水平异常有关;清瘀温通法可以降低血瘀型PD患者外周血TNF-α、ICAM-1、ET,提高t-PA水平,提示以上实验室指标为清瘀温通法治疗PD的作用靶点。 2.清瘀温通法可以降低血瘀型PD患者外周血高切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方程K水平,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清瘀温通法降低PD患者的痛经程度和疼痛视觉评分效果优于散利痛,对改善疼痛有一定作用。 4.清瘀温通法可以改善PD患者的血瘀状态,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