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残余胆固醇(remnant cholesterol,RC)在颈动脉斑块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与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发生和发展也紧密相关。本研究试图通过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IS患者RC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更有价值的血清学观察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608例首发的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公式计算RC。根据RC的四分位位点把所有患者分成4个组,分析RC与其他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明确影响LAA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来分析RC等联合指标对颈动脉斑块事件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对LAA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不同RC水平分组后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指标方面,低RC组和高RC组之间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SD、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LDL-C/HDL-C、TC/HDL-C水平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中高RC组和高RC组之间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TC/HDL-C水平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颈动脉彩超数据方面,中高RC组和高RC组之间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数目为0个或2个及以上、左侧颈动脉斑块数目为0个、双侧颈动脉混合斑块数目为0个、最大斑块面积方面以及Crouse积分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RC组和高RC组之间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数目为0个、右侧颈动脉有无强回声斑块、双侧颈动脉强回声斑块数目为0个和最大斑块面积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当血清RC水平升高时,患有颈动脉斑块的人数比例也随之增多,即血清RC与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r=0.096,P<0.05)。结合颈动脉斑块的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OR=1.070,95%CI=1.049-1.091,P=0.000)、空腹血糖(OR=1.114,95%CI=1.021-1.214,P=0.015)、RC水平(OR=22.797,95%CI=2.938-176.880,P=0.003)、LDL-C/HDL-C(OR=16.215,95%CI=2.586-101.670,P=0.003)、最大CIMT(OR=72389000.000,95%CI=70.626-(7E+13),P=0.010)是LAA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C/HDL-C(OR=0.151,95%CI=0.041-0.562,P=0.005)是LAA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保护性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大CIMT(AUC=0.726,95%CI=0.675-0.776,P=0.000)、RC(AUC=0.561,95%CI=0.512-0.609,P=0.018)、RC联合空腹血糖、LDL-C/HDL-C(AUC=0.641,95%CI=0.595-0.688,P=0.000)、RC联合年龄、LDL-C/HDL-C(AUC=0.731,95%CI=0.687-0.774,P=0.000)、RC联合空腹血糖、年龄(AUC=0.736,95%CI=0.693-0.779,P=0.003)、RC联合空腹血糖、TC/HDL-C(AUC=0.641,95%CI=0.594-0.687,P=0.000)、RC联合年龄、TC/HDL-C(AUC=0.729,95%CI=0.685-0.773,P=0.000)、RC联合LDL-C/HDL-C、TC/HDL-C(AUC=0.593,95%CI=0.545-0.641,P=0.000)对LAA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最大CIMT作为颈动脉斑块诊断的金标准之一,其灵敏度最高,达99.3%,截断值为0.098,特异度为60.9%。仅RC一个指标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欠佳(AUC=0.561)。在RC与其他指标的联合诊断中,RC联合空腹血糖、年龄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且高于最大CIMT(AUC=0.736),诊断价值更大,其截断值为0.582,灵敏度为84.9%,特异度为50.5%。结论高水平RC与LAA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且为颈动脉斑块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最大CIMT相比,RC联合空腹血糖、年龄绘制ROC曲线有助于提高对LAA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