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不可或缺的决定因素,教材质量的好坏不仅决定着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还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层次。更进一步分析,教材质量的高低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教育的公平性以及适切性。因此,对教材的研究和评价是教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种现实教育问题的迫切诉求。 目前来看,对教材的评价还局限在对整本教材中课文是否具有可读性、结构是否合理、习题是否能够正确反映课文内容以及整个教材是否适应其学生对象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之上,对教材在地区间的适应性研究不足,教材的评价维度亟需增多,对新的社会、教育状况的重视应该被包括进来。其中,中国东西部、城市和农村之间发展的不平等反映在教育中产生的一系列现象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等现象非常严重,其严峻性使得教材在农村的适应性问题研究或多或少地带着一点中国特色。因此,与国外的教育学者相比,中国的研究者们更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对教材对落后农村的适应性之上。 与大多数纯理论的研究工作不同,本文在撰写的过程中较多地运用了调查的方法以及访谈法。这些研究方法的使用更好地提升了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并有利于增加文章的现实可行性,使得文章进一步贴近了中国的教育实践。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涉及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综述以及文章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三个主要方面,是对研究资料的综合反映和规整,是整个研究的基础所在。文章的第二、第三部分主要为理论论述,其中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教材及其适应性的概念解读和理论分析,指出本文中所指教材是狭义上的教材即教科书,并总结出教材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材对教育对象整体的适应性、教材对整体社会要求的适应性以及教材对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第三部分则主要论述了最为突出的教材适应性问题即教材的城市化问题,并对教材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及不利影响作出了细致、全面的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文章的第四、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其中第四部分主要指出了影响教材城市化的三种现实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价值观因素,同时也对各个因素对教材城市化的具体影响作了深入分析。第五部分则提出了解决语文教材城市化问题的实际建议。与影响教材城市化的要素相对,本文提出了改变教师、改变学生以及走向生活世界等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对整个文章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主要对文章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同时还指出了文章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