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一阶段是学生开始学习生活的第一个阶段,是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为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学校应当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关注每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进而使他们能够乐于学习,具有学习的意愿。然而,笔者从以往了解的情况和现有研究的结果中发现,我国部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缺乏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存在厌学问题。显而易见,小学生厌学不仅影响他们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同时不利于其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三所小学中的226名学生厌学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厌学行为主要表现为: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未能充分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扰乱课堂纪律;在课余时间不能或很少主动学习,并且出现写作业拖延、不写作业、抄作业和旷课等不良行为。在厌学心理方面,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兴趣缺乏,在学习时会感到厌烦,并且认为学习比较枯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时会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笔者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操作,结果显示:大约18%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问题。此外,小学生厌学的程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成绩水平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学校和性别差异。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发现,造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个人因素四个方面。根据这些原因,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减少小学生厌学情况的发生。首先,各方应共同努力,减轻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产生的不良影响。其次,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最后,学校应深化教学改革,从多方面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具体说来,学校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教师应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转变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教育期望,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此外,笔者还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