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绣正式得名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基础为东北地区的各民族的刺绣,是总结了中国东北各民族刺绣之大成后的延伸与创新,始自辽代,源自契丹,历经了宋、元、明、清和民国几个时期的沿革和积淀,至今已经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形式,是存在于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一种民族手工技艺。辽绣用浓重的色彩、粗犷豪放而又细腻多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东北地区各民族人民对美的无限追求。辽绣不仅记录了东北地区刺绣发展的历史,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保留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还在不同时期应用于不同民俗活动中,承载了东北地区的社交礼仪、民间传说等历史故事。辽绣绣品有着多种用途,如制成刺绣服饰、枕头顶,以及作成刺绣画等。根据绣品的不同用途,还分多种装裱方法,如服饰用,可直接用于要装饰的部位,或直接将服装当成底料刺绣。由于近代军阀混战与英国工业革命晕染艺术品入境,民国时期刺绣的发展几乎停顿,东北地区的刺绣也日渐低迷,从事和研究辽绣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所以导致了辽绣存世量极少。我们所能见到的流传至今的那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艺术和观赏角度出发的辽绣艺术精品非常罕见,而做为辽绣刺绣收藏的作品更是极其难得,这种精美技艺目前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而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外国对于中国手工艺品的需求量增大,国内五、六十年代对于辽绣真正开始立派研究,代表大辽文化的辽绣又得以重新振兴。2010年辽绣被评定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辽绣艺术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这一系列的改变足以说明辽绣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肯定,而将辽绣藏品以及其衍生商品进一步发展为本地区地域名片似的艺术代表是有必要且具有极大意义的。这不仅挽救并进一步发展了辽绣这一濒危的手工艺术,也不失为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力量。本文意在梳理辽绣发展脉络从辽绣的起源、传承、题材、制作等方面展开叙述。在总结旧时期东北刺绣发展的成果的同时,研究探讨新时期辽绣艺术的创新理念、发展中的缺陷与完善方式和可能的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