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高速增长,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外贸体制的改革使得中国出口增长贡献主体替代的过程不断演进,在国有企业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民营企业在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上替代国有企业成为出口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逐渐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发动机。因此,在寻求这一时期中国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原因时,就不能不研究出口增长贡献主体替代这一经济现象。 本文把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作为一个具体考虑变量,纳入到中国出口增长研究中。从经济体制比较这个研究角度去考察中国出口增长,就会发现出口增长贡献主体替代这一重要的经济现象。研究这一经济现象对于理解、评估、分析中国出口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侧面具有普遍意义。 从出口增长贡献主体替代这一研究角度出发,考察中国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原因,就必须同时考察一系列问题:谁是影响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主要决策者?其所处的环境有哪些特性?二元经济结构及要素市场分割对主要决策者形成何种约束?是否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影响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主要决策者?如果存在,不同时期主要决策者之间的角色互换是如何完成的?这样的角色互换如何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增长?中国的出口贸易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制度环境是如何演变发展的?能否从其演变发展中了解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原因? 本文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经济现象。在世界市场商品价格一定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这种经济现象通常取决于出口商品生产增长速度与进口商品生产增长速度。在商品需求和生产技术一定时,这又取决于出口商品密集使用生产要素供给增长速度与进口商品密集使用生产要素供给增长速度。在中国资本缺乏、劳动力剩余的现实要素禀赋条件下,具有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是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同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表明能够被纳入到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中去的劳动力可以大幅度增加,中国具有大幅度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增长速度的潜力。 但是,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赶超战略使得要素价格被严重扭曲,实际利率被压制在一个较低水平,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分割,企业采取资本密集型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被闲置,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增长缓慢,生产缺乏效率,市场商品短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政府为改变这种局面,开始推行以建立社会主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