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殊物品是生物医药产业重要原料之一。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北京市特殊物品出入境规模迅速增长。根据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的公开数据,北京入境特殊物品审批数从2005年的2913批次增加至2014年的17000批次,年均增速高达25%。快速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和持续扩大的特殊物品入境规模,对特殊物品入境监管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生物医药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其对产品研发、原料获得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特殊物品具有生物活性,需要安全的保管环境并快速入境使用,以免变质、失活。然而,当前特殊物品入境监管业务流程繁琐、监管环境简陋,监管周期从长达40-120天,远不能满足各方要求。提升特殊物品入境监管效率、缩短监管周期成为产业发展各方以及监管部门的共识。在入境特殊物品中,医用特殊物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程具有代表性。为此本文以医用特殊物品入境审批与检验监管工作流程(简称“监管流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流程的优化问题,并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优化建议。具体而言:首先,本文介绍了北京医用特殊物品入境审批与检验监管工作流程优化的具体背景,并对国内外关于特殊物品入境监管、流程再造理论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其次,本文介绍了所涉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如特殊物品及其入境监管、供应链管理与流程再造、随机时间Petri网等;再者,本文从北京医用特殊物品入境监管模式、特点、具体流程、“先行先试”政策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监管现状,并总结出监管周期长、环节多、技术落后、“先行先试”政策执行困难等四个主要问题;然后,在分析出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经验、以“先行先试”政策为依据,应用ESIA方法提出了基于信用管理的优化方案,基于关检合作的优化方案,基于信息化、第三方(搭建第三方公共监管服务平台)手段的优化方案,以及综合优化方案,并且应用随机时间Petri网等方法对优化前后的流程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和对比,证明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最后,根据对比结果,分别向监管部门和特殊物品入境者提出了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