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倍体鲫鲤及相关鱼线粒体DNA的限制性酶切分析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DNaseⅠ、RNase消化法从红鲫、湘江野鲤、鲫鲤F1、鲫鲤F2、异源四倍体鲫鲤、湘云鲫、白鲫和野鲫的肝组织和白鲫的卵巢中提取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和纯化。纯化后的mtDNA用识别6个碱基序列的9种限制性内切酶,即EcoRⅠ、HindⅢ、PstⅠ、BglⅡ、BaniHⅠ、XhoⅠ、XbaⅠ、SalⅠ和KpnⅠ进行单酶酶切,用凝胶图像分析仪(Gel-Pro Analyzer)检测,根据各酶切片段的长度,推算出红鲫、湘江野鲤、鲫鲤F1、鲫鲤F2、异源四倍体鲫鲤、湘云鲫、白鲫和野鲫的mtDNA大小分别为16.19±0.13kb、16.61±0.05kb、16.02±0.09kb、16.02±0.09kb、16.20±0.1Okb、16.24±0.14kb、16.60+0.09kb和16.06±0.17kb。根据异源四倍体鲫鲤mtDNA单酶解、双酶酶解的片段数目和分子大小,构建了异源四倍体鲫鲤mtDNA的7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为进一步分析异源四倍体鲫鲤及其相关鱼mtDNA的遗传及进化关系和作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对mtDNA提取和纯化的条件优化以及分子大小的估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根据Nei和Li(1979)建立的“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研究遗传差异的数学模型”,计算出不同实验鱼间的限制性酶切片段共享度(F)和遗传距离(P)。结果表明有直接亲缘关系的原始母本红鲫与鲫鲤F1、鲫鲤F2和异源四倍体鲫鲤之间均存在较小的遗传差异,而原始父本湘江野鲤与鲫鲤F1、鲫鲤F2和异源四倍体鲫鲤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鲫鲤F1与鲫鲤F2mtDNA酶切检测结果一致,mtDNA表现出完全的真实遗传。
  同时还计算了三倍体湘云鲫与其亲本间的酶切片段共享度和遗传距离,从三个群体的遗传距离比较来看,湘云鲫与母本白鲫的遗传距离(0.62)最近,三倍体湘云鲫与异源四倍体鲫鲤mtDNAⅠ型、白鲫与异源四倍体鲫鲤mtDNAⅠ型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97,2.76,存在较小差异。根据检测到的野鲫等几个鲫鱼品系mtDNA的酶切结果,分析了几个群体间的遗传和进化关系,。
  通过对几个种间或群体间限制性酶切片段的统计分析,表明mtDNA在杂交育种形成的不同群体中遵循母系遗传的特性;培育的四倍体和三倍体既可以作为研究mtDNA母系遗传的模式,同时可为具体分析mtDNA的父系渗漏及渗漏遗传问题提供准确的依据。从mtDNA的进化角度,根据Brown等提出的mtDNA的进化速率,估算出异源四倍体鲫鲤和三倍体湘云鲫如果要从自然进化得到,分别需经过大约5百万年和1百万年的时间。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会议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