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蜱是动物体表依靠吸食血液生存的节肢动物,对病原的传播及危害程度仅次于蚊类,同时也是动物和人类多种疾病的贮藏宿主和传播媒介。蜱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寄螨总目(Parasitiformes)、蜱目(Ixodida)。新疆地区以革蜱和璃眼蜱为优势种,可引起无浆体病、Q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及莱姆病等,对畜牧业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在我区有关革蜱的研究报道甚少,尤其是超微形态学方面,本研究通过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新疆地区优势种革蜱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携带绵羊无浆体病原进行分子诊断,明确绵羊无浆体的媒介蜱,为媒介蜱的准确鉴定及蜱媒人畜共患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Ⅰ)本研究为了明确新疆优势种革蜱超微结构鉴别特征,以期准确鉴别媒介蜱;以新疆地区4种优势种革蜱—边缘革蜱(Dermacentor.marginatus)、草原革蜱(Dermacentor.nuttalli)、森林革蜱(Dermacentor.silvarum)和银盾革蜱(Dermacentor.niveus)为实验材料,先借助体视显微镜鉴定物种后,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银盾革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和边缘革蜱除躯体、盾板珐琅彩存在区别外,银盾革蜱和边缘革蜱的肢节Ⅳ(股节、胫节和跗节)腹面都具有3个齿状突,而草原革蜱的3个齿状突位于胫节和跗节,森林革蜱仅跗节有3个齿状突。此外,这4种优势种革蜱须肢腹面内侧缘刚毛排列、爪垫长度与爪长度之间的比例等特征相互区别。本次研究发现银盾革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及边缘革蜱以肢节Ⅳ腹面齿状突和气门板为鉴别特征,结合须肢腹面内侧缘刚毛排列、爪垫长度与爪长的比例等特征,可快速准确鉴别。(Ⅱ)本试验阐明了革蜱各发育阶段形态及其发育特点,为各龄期革蜱类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以革蜱属中的银盾革蜱为模式种,借助体视、扫描电子等显微镜对银盾革蜱各龄期虫体首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超微形态研究。银盾革蜱虫卵、幼蜱、若蜱和成蜱超微结构上存在明显区别,虫卵多为长椭圆形,随着孵化天数的增加,虫卵颜色及内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幼蜱口下板齿式为2|2、肢节为3对(Ⅰ~Ⅲ)、无气门板、无生殖孔、肛门瓣刚毛1对、无肛后沟等;若蜱口下板齿式为3-2|2-3、肢节为4对(Ⅰ~Ⅳ)、无生殖孔但具有气门板、肛门瓣刚毛3对、假头基为三角形等;成蜱雄性的口下板齿式为3|3、具有生殖孔和气门板、肛门瓣刚毛5对半、肢节Ⅳ(股节、胫节和跗节)腹面都具有3个齿状突等;成蜱雌性的口下板齿式为4-3|3-4、每一侧孔区具有一根刚毛、肛门瓣刚毛5对、肢节Ⅳ无齿状突等。(Ⅲ)根据GenBank登录的MSP4(major surface protein 4)基因序列设计绵羊无浆体(Anaplasma ovis)种属特异性引物,对各优势种革蜱携带绵羊无浆体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可特异性扩增到322 bp的片段,经测序后进行对比分析与绵羊无浆体(KU497712.1)同源性达98%,结果表明采自新疆阿勒泰地区、吐鲁番地区以及乌鲁木齐周边羊(绵羊、山羊)体表革蜱类绵羊无浆体的携带率14.4%(72/500),在上述采集地区革蜱源性绵羊无浆体病原PCR检测,仅检测出银盾革蜱和边缘革蜱携带绵羊无浆体,其携带率分别为33.6%(42/125),24.0%(30/125),可确定银盾革蜱及边缘革蜱为绵羊无浆体的媒介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