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义韵—隐含态度意义—概念的提出与阐释已为对比词汇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即通过调查双语词语的意义和功能特征对应来确立双语对等。尽管语义韵在先前研究中被广泛探讨,仅有少数研究者(Tognini-Bonelli2002,Xiao and McEnery2006等)从跨语言视角对语义韵进行了系统调查。在对比语言环境中,基于双语语料库证据探讨词语的语义趋向和语义韵如何构建扩展词汇单位的研究则更为鲜见。 受Sinclair提出的扩展意义单位模型启发,本文试图在英汉双语视角下探讨并揭示两种语言表达隐含态度意义的特征异同;同时,检验并丰富扩展意义单位模型在双语视角下的适用性。为发掘英汉语义韵表达的多层面特征,本文采用五步对比分析法:(1)在双向平行语料库(JDPC)中,以相互对应率(MC)(Altenberg1999)为测量手段,拟定30对词语层面的初似对应词;(2)在对比语料库MCC和BNC中,对初似对应词进行KWIC检索,通过观察大量索引行证据,发现以节点词为核心的扩展词汇单位;(3)比较并揭示双语对应扩展词汇单位表达语义韵的异同特征;(4)根据语义和功能层面的对应确立双语型式对等;(5)对比已建立的型式对等与步骤(1)中词汇层面的初似对应词,旨在揭示双语对等的本质特征。 该对比分析法揭示了英汉语义韵表达的共同特征及特有趋势。研究发现,英汉语义韵表达存在两个主要的共同特征。第一,在两种语言中,不论每一节点词/核心词本身固有的内涵义极值呈隐性或显性,皆无法直接表明扩展词汇单位的语义韵。研究进而提出,词汇都具有一种语义韵潜势,即与特定的词汇-语法环境共选并表达积极、消极或中性态度意义的可能性。只有在该词语与习惯性共现语境相互共选时,语义韵潜势才能被触发和具体化。英汉两种语言的例证表明,语义韵同词语内涵义的区别在于语义韵是集合复现搭配、特定句法结构及语义一致性的统一体。第二,在与某一节点词/核心词习惯性共现的语义趋向中,主导语义趋向通常与语义韵保持和谐一致。然而,研究发现,某些动词的主导语义趋向往往同语义韵冲突对立。同时,在解读语义韵过程中,可选语义趋向发挥三种作用:态度指示语、态度强化语和语义携带语。研究指出,与核心词共现频数较低的可选语义趋向往往出现在距离核心词较远的线性位置,在此边界之外很难发现与核心词相关的搭配规律及类联接规律。因此,非显著可选语义趋向的位置往往预示扩展词汇单位的语义边界。英汉两种语言在语义韵层面体现出的共同特征充分表明,扩展意义单位模型在双语视角下具有可操作性及适用性。 英汉语义韵表达体现了三方面的异同特征。第一,语义韵力度差异。某些初似对应词呈冲突对立的语义韵及较高的语义韵力度,这说明以二者为核心的扩展词汇单位分别表达的典型态度意义具有语言特殊性或文化特殊性。第二,语义韵空缺。违背语义韵常模的语义韵个例使用表明,在目标语中出现的语义韵差异及语义韵非典型性现象皆由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差异和价值观差异所致。第三,类联接高度不一致。两种语言在表达语义韵时体现高度不一致的类联接选择趋向。一方面,类联接必须同语义趋向结合才能传递态度意义;另一方面,扩展词汇单位的句法对应对功能层面的对应,即语义韵层面的对应,不具有决定性影响。 在揭示英汉语义韵表达特征异同的过程中,另一值得注意的重要发现是,通过考察扩展词汇单位在语义趋向和语义韵层面的特征异同,能够建立不同程度的双语对等。语义韵冲突对立的扩展词汇单位确立为不对等型式;如对应扩展词汇单位中的一方允许语义韵偏离,则二者可确立为部分型式对等;如对应扩展词汇单位的语义和功能高度相似,则二者确立为高度型式对等。研究表明,要确立适宜的双语型式对等,语义韵的一致对应或高度相似是关键所在。语义韵体现扩展词汇单位在组合轴上的单一选择,语义韵对等是双语词汇型式最高程度的对等。 综上所述,英汉两种语言的语义韵表达呈多层面的异同特征;同时,根据语义和功能对应能够确立不同程度的双语型式对等。研究发现,以扩展意义单位为基本工作框架的对比分析法在语言对比研究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强调,比较和探讨扩展词汇单位的语义韵对等为语言对比研究、翻译研究、语言教学及双语词典编撰开辟了新路径,为调查和确立双语对等提供崭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