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祛痰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对益气活血祛痰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痰阻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与常规西药组作对照,探讨其疗效机理,从而选出较理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方法: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7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均为2009年12月-2010年12月衡水市中医院心内科的住院病人,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中医证候分级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0例气虚血瘀痰阻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静脉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初发和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重用β受体阻滞剂,自发型心绞痛患者以钙离子拮抗剂为主,常规应用调脂药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7天停药)。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祛痰方,药物组成: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丹参15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三七2克(冲服)、葛根10克、生山楂10克,日1剂,水煎,分两次口服。各组用药时间均为2周。每周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次/周)、程度、持续时间(分/次)及硝酸甘油消耗量(片/周),计算硝酸甘油用量及停减率。每周定时记录相关症状和体征,按单项计分标准进行计分、积分。每周记录患者心电图所示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血脂分析,采用酶法测定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由Friedewald公式求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前后各测定一次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均做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不良反应及时记录。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1.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69%。两组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3.两组硝酸甘油停减情况,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为75%,对照组为61.8%,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4.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2.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06%,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两组间中医症状总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6.两组患者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对胸痛、胸闷、气短、心悸、体胖多痰、身体困重、面色紫暗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同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LDL-C、hs-CRP均显著降低,治疗后HDL-C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TG、TC、LDL-C、hs-CRP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DL-C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8.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变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以上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1.益气活血化痰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痰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中医证候、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2.调节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痰阻型)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身体健康,既需要政府重视,也需要每个公民身体力行.动员公众力量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身体健康,也是最具普惠性、最有效率的措施.据生态环境部调查结果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