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是一个特殊的生境,为微生物的定植提供了不同的表面。在这些表面能形成复杂独特的生物被膜,其中的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平衡的微生态体系,并与宿主的健康密切相关。现有对口腔生物被膜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有齿人群,甚少有研究是关于无牙颌患者义齿和软组织的生物被膜。义齿的戴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口腔微生态的平衡,但义齿戴入前后口腔菌群组成的变化到底是怎样目前还没有详细的报道。本研究采用不依赖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新一代高通量的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技术,分析了6例健康人和11例全口义齿佩戴者口腔菌群的多样性,并与前期工作中用Sanger测序法检测的相同6例健康人的结果相比较,全面评估了健康人群和义齿戴入前后全口义齿佩戴者的口腔菌群组成特点,并比较了两种测序方法在结果上的差异,为描述无牙颌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生态关系提供有意义的数据。
我们分析了6例健康人和11例全口义齿佩戴者口腔菌群的多样性。取样标本包括健康人和全口义齿佩戴者义齿戴入前舌背及侧缘、口底及舌腹区、唇颊前庭区、硬腭和附着龈、唾液以及义齿戴入后7天的相同部位和义齿表面菌斑。扩增的16S rDNA序列由GS-FLX系统测序。
在6例健康人的研究结果中,Pyrosequencing测序能够明确的10,771条序列,归为66个属,其中有10个属是Sanger测序法没有检测到的,包括221条序列(占总10,771条序列2.1%)。这10个属分别为Olsenella、Brooklawnia、伯杰菌属、Tannerella、Cloacibacterium、金黄杆菌属、Sneathia、Aminobacterium、梭菌属和Desulfotomaculum。Sanger测序所得75个属中有8个属是Pyrosequencing测序结果中所没有的,包括29条序列(占0.5%),分别为Thermomonospora、动弯杆菌属、Simonsiella、Mannheimia、Moryella、Propionivibrio、沃林氏菌属和Anaeroglobus。
在11例健康人的研究结果中,能明确的序列为114,241条,菌属93个,11例全口义齿佩戴者口腔中均检测到的菌属为11个,即罗氏菌属、放线菌属、奈瑟菌属、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属、卟啉单胞菌属、普氏菌属、韦荣氏菌属、链球菌属、孪生菌属和颗粒链菌属。缓症链球菌、黏液罗氏菌、卟啉单胞菌、Haemophilus pittmaniae、香茅醇假单胞菌、毗邻颗粒链菌则是其中的优势菌种。与龋病密切相关的变异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在11例全口义齿佩戴者口腔中均未检出。培养法在无牙颌患者中未检测到的牙周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在个别观察对象的口腔中被检测到。
与Sanger测序法相比,Pyrosequencing测序法所得的口腔菌群群落内物种多样性低,数量分布均匀性差,优势种突出。两种方法在属水平分布较为一致。Pyrosequencing测序法作为一种高通量的测序方法在检测微生物多样性方面更有优势。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出意味着全口义齿佩戴者也面临着牙周可疑致病菌通过口腔破损伤口进入血流而患系统性疾病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