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质组学从2003年提出以来迅速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结合地方特色,以牦牛酥油为出发点,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牦牛酥油中磷脂,确定最优提取工艺;探讨牦牛酥油以及牦牛酥油磷脂对SPF级C57BL/6J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对牦牛酥油磷脂和小鼠肝脏进行脂质组学研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以期为牦牛酥油功能特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黄色牦牛酥油磷脂最佳提取的工艺为液固比6m L/g,55℃提取60min,去油时间25h;白色牦牛酥油最佳提取的工艺为液固比6m L/g,45℃提取60min,去油时间25h。通过GC-MS分析在牦牛酥油中检出36种脂肪酸,其中SFA 26种,占脂肪酸总量的73.73%以上,UFA10种,占脂肪酸总量的24.12%以上;磷脂中共检测出29种脂肪酸,其中SFA 24种,占脂肪酸总量的94.28%以上,UFA 5种,占脂肪酸总量的5%以上。(2)利用不同提取溶剂(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异己烷、正己烷)提取白色和黄色牦牛酥油中油脂和磷脂,发现利用正己烷提取出的脂质和磷脂得率最高,脂质得率分别为84.32%和88.86%,磷脂得率分别为11.28%和12.27%。并且脂肪酸分析发现,以正己烷为提取剂提取的磷脂中PUFA和MUFA含量相对较高。通过脂质组学分析,白酥油、黄酥油、白磷酥油脂和黄磷酥油脂中在负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出6种脂质:30种PE,17种PC,3种PG,6种Hex2Cer,5种PS,7种P1。(3)牦牛酥油和磷脂饲喂小鼠实验发现:饲料添加10%牦牛酥油会导致小鼠肥胖,显著提高TC、TG、LDL和HDL水平,饲料添加4%牦牛酥油磷脂对TC、TG、LDL和HDL水平的影响也有类似规律,但牦牛酥油磷脂的影响相对较小。从HE染色和油红染色病理切片结果来看,饲喂一个月各组基本无明显病理变化,但长期饲喂五个月后黄酥油组、白酥油组、黄酥油磷脂组、白酥油磷脂组见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和脂质沉积。(4)脂肪代谢相关基mRNA的表达水平发现:饲喂一个月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能够促进小鼠肝脏组织FAS、FADS2、FADS1、SCD1、ACSS1、DGAT-1、GPAM、THRSP、HMGCR、CPT1、A-FABP、FABP1的表达(白酥油磷脂组显著下调SCD1、ACSS1、GPAM、HMGCR、A-FABP、FABP1)。饲喂五个月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能够促进小鼠肝脏组织FAS、ACSS1、THRSP、HMGCR的表达,下调FADS2、FADS1、SCD1、DGAT-1、GPAM、CPT1、A-FABP、FABP1的表达量(黄酥油磷脂组促进SCD1表达、黄酥油组促进DGAT-1表达、白酥油组促进FABP1表达)。(5)用UHPLC-QTOFMS对饲喂一个月后和饲喂五个月后的小鼠肝脏组织进行脂质组学分析。饲喂一个月后空白对照组、黄酥油组、白酥油组、黄酥油磷脂组和白酥油磷脂组五组小鼠肝脏组织中共检测出9种脂质分别为PE、PC、PG、Sphingosine、Cer、SM、Hex Cer、DG和TG。饲喂五个月后空白对照组、黄酥油组、和黄酥油磷脂组3组小鼠肝脏组织中共检测出14种脂质,比饲喂一个月时多出了四种甘油磷脂(PS、PI、PA、CL)和一种鞘脂(Hex2Cer)。对检测出的脂质进行了差异代谢物筛选,之后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和代谢通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