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义: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根据发作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两大类,前者由季节性致敏物所引起,绝大多数由花粉致敏引起,称花粉症;后者由常年性致敏物所引起。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鼻敏温阳方对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病理模型白介素4的影响;探讨临床肾阳亏虚型变应性鼻炎与免疫系统调节之关键因子IL-4相关性。为临床监测变应性鼻炎治疗提供一项客观指标。探讨运用温阳益气法治疗肾阳亏虚型.AR.的原理与免疫调节的相关性。
方法:实验研究:选取70只雄性健康大鼠,造模成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分为五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西替利嗪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除空白组10只外,其余每组15只大鼠。用药治疗4周后,对造模动物前后血清IL-4水平及采用温阳益气法治疗造模动物前后血清IL-4水平相比较,并与空白对照组相及西替利嗪治疗的对照组对照。动物试验结束,处死动物,游离鼻中隔粘膜,常规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比较各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情况。
临床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40例,并选取10例正常健康者作空白对照。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以中药鼻敏温阳方口服,西药组以西替利嗪口服。用药4周后,采用自身前后比较法及组间对照比较法。观察病例症状积分改变情况,兼症改变情况,治疗前后血清IL-4水平及组间血清IL-4水平比较。
结果:实验研究:大鼠造模后出现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经用药治疗后,大剂量中药组的血清IL-4水平低于西替利嗪组、小剂量中药组,说明大剂量中药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替利嗪组和小剂量中药组,血清IL-4水平下降的快。而西替利嗪组与小剂量中药组之间的血清IL-4水平差值不明显,说明在一个月的用药时间里,两者的治疗效果优劣不明显。
对处死大鼠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五视野计数的观察发现大鼠模型组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与西替利嗪组、大剂量中药组、小剂量中药组和空白组,这说明各组经治疗后有效,几种治疗方法均能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及活化,阻断变态反应的进程。而大剂量中药组的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西替利嗪组、小剂量中药组,西替利嗪组与小剂量中药组的计数差别不大,说明大剂量中药组阻断变态反应的疗效优于西替利嗪组与小剂量中药组。
临床研究:经治疗后中药组:显效有12例,有效有7例,无效有1例。总有效率为95%,显效率为60%。兼症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明显好转。西药组:显效有3例,有效有16例,无效有2例。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15%。兼症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几乎没有改善。说明两种药都有治疗作用,而且有效率都很高,但比较显效率就发现中药组的显效者明显高于西药组,且兼症腰膝酸软与畏寒怕冷的减轻改变中药组亦比西药组明显。
两组观察对象的血清IL-4值治疗前后相比p<0.01,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益气温阳方及西药西替利嗪均为有效药物,能降低血清IL-4值,改善患者免疫水平。而组间比较,中药组的血清IL-4值降低情况优于西药组降低情况,p<0.01,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改善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的免疫学基础Th1/Th2失衡上,中药复方鼻敏温阳方较西替利嗪有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