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类肿瘤之首,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胃癌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遗传特性决定对肿瘤的易感性,早发现是改善疗效、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此,深入进行胃癌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研究,寻找和确定相关分子标志物和易感因素,筛选高危人群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SNP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的变异,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易于快速检测、便于分型等特点。根据“常见疾病,常见变异”理论,在胃癌病例人群和正常对照人群中进行SNP分型对比研究,可以确定SNP位点或其邻近变异与肿瘤发病风险的关系,从而可应用于肿瘤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制备了γ-Fe2O3磁性纳米粒子,并修饰亲和素,同时对研究样本进行DNA提取,扩增出含有待检测SNP位点的PCR产物,然后利用基于磁性纳米粒子和双色荧光杂交的SNP分型方法对大量样本进行分型。该方法充分将双色荧光探针杂交技术、生物芯片的高通量“并行”读出技术、以及磁性纳米粒子易于实现分离、富集的功能相结合,实现了对大量样本的低成本、高效率、高准确性分型。利用此方法对苏北地区人群118个胃癌病例和120个正常对照的COX-2基因启动子区-765G>C多态位点和BCL-2基因-938C>A多态位点进行SNP分型,最后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应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odds ratio)和95%CI(Confidenceinterval)对分型结果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在胃癌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中COX-2基因-765G>C位点和BCL-2基因-938C>A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选取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可以代表苏北地区人群。 2、与COX-2基因-765GG型比较,带有COX-2基因-765GC+CC基因型的个体在胃癌组中显著增高,OR值为1.808(95%CI:1.050~3.113,P=0.033),即个体携带-765GC或CC基因型能显著增高胃癌的发病风险,C等位基因与苏北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增高相关。 3、单独携带BCL-2-938CC基因型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是携带AA基因型个体的3.185倍,这表明在同等外在条件下,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更容易患胃癌,且随着C等位基因的增加,OR值上升趋势明显,提示BCL-2基因-938C>A位点的多态性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呈等位基因计量-效应关系。 4、深入研究表明:COX=2-765CC和COX-2-765GC分别与BCL-2-938CC基因型在胃癌的发病风险中存在着明显的加乘交互效应,与COX-2-765GG和BCL-2-938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其胃癌的发病风险明显增高,OR值分别为10(95%CI:1.280~78.117,P=0.028<0.05)和4.667(95%CI:1.137~19.154,P=0.0325<0.05),统计学差异显著,说明COX-2基因和BCL-2基因在胃癌的发生中有明显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