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变态反应是发生率较高的过敏反应,当外界致敏原刺激机体时,往往首先在皮肤出现过敏症状,特别是对于需要常年在边防、海岛等恶劣环境下进行工作与生活的部队官兵,影响尤为严重。因此,深入探讨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军事意义。近年来,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在皮肤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对皮肤细胞发生作用,具有调节皮肤生理和病理生理的功能。特异性的神经递质拮抗剂可以通过影响该网络的受体-配体结合和信息传递而介入疾病的病理过程,发挥相应的治疗作用。随着对变态发应性疾病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的不断深入,探讨新的药物作用环节和开发新型治疗药物已成为变态反应研究领域的热点。 P物质(Substance P,SP)是速激肽家族成员,通过与其受体NK-1R结合,参与了皮肤变态反应的发病机制,与皮肤免疫与皮肤炎症密切相关。对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介导的皮肤免疫系统的研究,是目前国外皮肤科学研究的热点,但对于神经肽类物质,特别是SP及NK-1R在皮肤变态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却少有系统报道,也未见相关的神经肽拮抗剂上市。因此,研究SP及其受体在皮肤变态反应中的作用机制,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探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将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相关神经肽拮抗剂的发现与研究也将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及某些与神经肽有关的皮肤病的治疗开辟新的前景。 中医药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独具优势,能通过多途径作用实现抗过敏,且重视整体平衡,因而疗效好,副作用少,体现出明显的治疗优势和特色。因此,从传统中医药中寻找新的抗过敏药物愈来愈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本研究首先构建新型皮肤三相过敏反应动物模型,从整体水平探讨SP在过敏反应不同阶段的表达行为,并考察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对过敏反应中SP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考察NK-1R在两种细胞上的表达特征。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研究SP、LPS、IFN-γ等刺激因素对两种细胞NK-1R的表达调控及盐酸西替利嗪对这一靶点的作用。以SP处理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考察盐酸西替利嗪对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10和趋化因子MCP-1的影响。在本室前期研究基础上筛选出具有抗过敏活性的中药苦参、荆芥,考察其有效部位苦参碱、荆芥挥发油对皮肤变态反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