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相对抽象、复杂,因此,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要想做好对外汉语的修辞教学,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解决修辞教学难题的关键。但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从研究方法到教学理论和实践都存在缺陷。目前的研究多为针对本体的单辞格研究,从共同理据方面对修辞的研究鲜有相应的成果。本文以语义结构和词义范畴为基点,运用语义成分分析法,探讨了意义修辞格的产生机制,着重分析了比喻、比拟、夸张、拈连、通感、借代等六种意义化修辞格的语义机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本文的目的是力求从语义学角度为多种意义修辞格的教学设计提供统一的逻辑方法,使意义修辞格的分析与教学趋向简易,提高留学生理解和应用汉语意义修辞格的能力。本文共分五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意义修辞格进行界定,对现有意义修辞格本体研究的文献和教学文献进行的综合评述,介绍了研究的范围、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介绍了词语结构和词语组合的两种形态并给出了语义结构的逻辑图式。认为意义修辞格的共同理据是以词和语义结构为基点的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形态。不同的意义修辞格在共同理据下存在着不同的语义机制。第二章对比喻修辞格和借代修辞格的语义机制进行分析。认为比喻的语义机制是指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之间在某些范畴属性上的相似性;借代的语义机制是在本体和借体的词语之间的“对象-属性”关系的基础上,用属性指称对象。第三章和第四章对比拟、通感、夸张、拈连修辞格的语义机制进行分析。认为这几种修辞格具有的共同语义机制是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悖谬性。第五章在语义理论和修辞理论的框架下,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在共同理据下设计意义修辞格教学方法的建议,并以比拟修辞格为例来检验此种教学方法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最后是结语。提出了关于对外汉语意义修辞格以及其他修辞格教学的研究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