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流坑古村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多彩的历史遗存。古村中有楹联七十余幅,多数出自名家之手。这些楹联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楹联作为我国民俗的一部分,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意美、形美、音美为人们所喜爱。把流坑古村楹联翻译成英文,向英美国家乃至世界推介流坑古村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索和研究流坑村古楹联英译问题,为丰富汉语楹联的英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本文从哲学诠释学和接受美学的理论视角,以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在流坑村古楹联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中华楹联的英译策略、方法和表现形式。
文章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汉语楹联和英文双行诗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基本艺术特点、功能和应用以及它们的异同;第二部分介绍了江西乐安县流坑古村、讨论了古村丰厚的文化积淀,及其楹联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第三部分介绍了哲学诠释学和接受美学的翻译观,讨论了翻译的本质,读者和文本的关系,楹联翻译策略,把公共视域视为宏观的翻译标准,从哲学诠释学的公共视域理论角度,论证翻译标准多元化理论的合理性;第四部分,从形似、意似和神似的角度探讨楹联的翻译标准,讨论如何移植汉语楹联的形美、意美和音美问题;第五部分,分析西方读者对流坑楹联的目的语文本形式、内容、美感和可接受性等方面的反应,在美国西俄勒冈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在对流坑对联的目的语文本,以及这些文本背后所应用的翻译理念和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