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髋部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老年人群高发。有研究表明,髋部骨折对老年人的死亡率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大约20%患者在一年内死亡;而存活的患者中,许多人没能恢复到骨折前的功能水平。髋部骨折患者多数合并老年性疾病,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在发达国家,该疾病已经有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而在国内,关于该病较为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较少,重庆市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还未见报道。目前的研究表明,早期手术是治疗髋部骨折的首选方案,但髋部骨折的常规手术治疗多属于创伤类型较大的范畴。随着骨折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新型微创内固定——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的推广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目前PCCP技术的研究较少,病例样本量也较小,其疗效和安全性还缺乏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证据的支持。研究目的:分析重庆西南医院髋部骨折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和临床救治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临床现场观察和系统评价的方法,对PCCP微创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回顾性收集西南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全部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共计448例,男217例,女231例),采集病人个人特征、受伤原因、受伤时间、骨折类型、治疗方式等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的“三间”分布特征描述。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通过临床现场观察,了解PCCP操作技术;并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 Direct以及CNKI、CBM、CMAC等网站检索PCCP微创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文献。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2000年1月—2009年3月。再对入选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并按临床科研方法的国际通用原则进行阅读和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4.2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PCCP微创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指标的相关证据。结果:研究发现:(1)髋部骨折病例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a的病例最多,占68.8%。(2)致伤原因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摔倒最高,占68.3%。(3)骨折类型在不同性别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股骨颈骨折分布较高(男女比例为:0.75:1),男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布较高(男女比例为:1.10:1)。(4)髋部骨折病例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占83.1%。手术患者中,手术时间19~548min(103.2±82.7min);术后住院天数1~183d(11.6±12.8 d);围手术期输血总量0~5700ml(334.1±665.6ml);(5)PCCP平均输血需要量低于动力髋螺丝钉(DHS)和Gamma钉(GN)(P <0.05)。结论:重庆西南医院髋部骨折住院病例在个体特征、创伤原因、损伤部位、救治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应根据这些信息深入开展防治策略研究。PCCP较常规手术具有减少平均输血需要量的优势,降低了患者输血相关的感染及不良输血反应的风险,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