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我国沿海港口效率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与全球贸易一体化的今天,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的一个特殊节点,对国际贸易及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港口发展迅速,全球十大港口有七个在中国,世界前二十大港口中,中国占了十席。而我国港口环境污染尤其是船舶废气污染严重危害周边居民的健康与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新形势下,建设绿色港口已成为国际港口界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国外先进港口都将绿色港口理念融入其发展过程中,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港口绿色化、生态化建设,制定了《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标准》,在《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建立绿色安全港口服务体系的要求,而且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进一步提出了节能减排要求。港口的效率评价尤其是包含非期望环境产出的综合效率评价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在港口经济发展越发重要,绿色港口建设已成趋势,而很少文献涉及港口环境效率评价。基于此,本文将港口的非期望环境产出考虑在内,基于GDDF模型与对分属于五大港口群的21个沿海港口2008-2012年的技术效率及综合(环境)效率进行了研究。基于程序运行数据,依次对五大港口群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值及其变化趋势、21个沿海港口的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值及其变化趋势及单个沿海港口综合效率平均值进行了具体分析。之后,作出了投入产出的冗余分析,并将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经过研究分析可以得出(1)五大港口群区域效率差距显著,环渤海港口群、长三角地区港口群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值都较高,西南沿海港口群、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效率表现较差,整体呈现“北强南弱”局面。(2)沿海港口整体效率分析中,2008-2012年五年间,21个港口的技术效率大致呈上升走势,其中,日照港五年增长率最高为279.28%,秦皇岛港五年增长率最低为-5.67%;2008-2012年,21个沿海港口综合效率大体呈走低趋势,其中,天津港五年增长率最高为18.56%,而青岛港的五年增长率最低为-62.55%。(3)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排名差距很大,综合效率值较高,且其数据方差小,数据分布集中,更适合用于港口整体表现水平的评价。(4)单个港口综合效率5年平均值,大致分为四个梯队,21个港口效率差距很大,普遍存在投入过多,资源浪费的现象。(5)港口冗余分析得出,环渤海港口群与长三角地区港口群需要减少的投入比例较小,而其他三个港口群需减少的投入比例较大,比如珠海港,为了达到综合效率有效前沿面,分别需要减少0.76%的生产用码头长度和76.49%的生产用泊位个数。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1995-2004年各季度的相关数据,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说明:1995年以来的实际货币余额一直与GDP、一年期存款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保
茶文化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不仅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被广为流传,同时还刺激了各个时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茶业经济。尤其在政治极为开明、经济高度繁荣、文化交流
目的考察消炎片体外溶出度,检查其质量。方法对三个厂家的消炎片进行溶出速率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不同的生产厂家的消炎片溶出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为了辅助大学物理电磁学教学,加深学生对螺线管模型的理解,本文采用毕奥萨伐尔定律给出有限长螺线管在空间的磁场的具体数学表达式,并绘制出磁力线和磁感应强度分布.在获得磁
  中国金融体系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影响有限,这不仅由于风险防范措施得当,而且说明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创新的深度和广度远不及发达国家。我国商业银行股
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作为通信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越来越体现出其对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推动作用。在无线通信的传输架构中,通过接收上行用户U
金融控股的出现是金融市场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结果,金融机构的自由化、集团化、全球化和全能化成为金融领域的突出现象。以金融控股为平台,可以形成资源共享、达到协同效应
现如今,随着网络应用的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觑。网络用户大规模增加会造成网络负担加大,直接导致网络拥塞问题的出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关于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研
改善IT项目绩效是商业银行IT管理的主要目的。汇丰集团具有先进的IT项目管理技术,其中包括IT项目的全过程评估体系,具有配套的IT指导委员会和内部计价收费等机制,还具有IT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盟军对日本的占领本是作为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惩罚措施,但随着战争临近结束之时美苏双方敌对趋势的发展,美国坚定了单独占领日本的决心,从而深化了美国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