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主要围绕对英语科技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展开讨论。 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定义,并指出此种分析方法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揭示意识形态、语篇和社会的关系。本文没有将意识形态界定为传统意义上的“虚假的信仰体系”(马克思),而是采用了范迪克(van Dijk)的定义,认为“意识形态是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仰体系。”作为该团体一切社会表征的认知基础,意识形态决定和影响了成员个体对某一事件的观点、态度以及所形成的对此事件的心理模式。而这种心理模式与相应的语境模式相结合,从而最终控制着各种社会实践,其中包括语篇的生成以及对语篇的理解。 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微观社会交际的角度看,意识形态渗透于各个团体成员的日常行为与交际中,并因此影响甚至支配其各种社会实践。而另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看,意识形态意义对某种社会过程起着介入或干预作用,主要表现为帮助获得或维护或颠覆某种权力关系。 为了便于对科技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笔者阐述了科技新闻的意识形态。同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一样,科技新闻也不是绝对客观公正的,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它受着各种政治集团和权力集团的利益驱动。许多英语新闻语篇看似客观公正,实则含而不露地表达各种意识形态意义,对读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一定程度上说,科技新闻更容易受到政府科技部门、科技厂商以及科技社团的影响,从而在语篇中体现其意识形态以及某种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 文章随后重点介绍了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和决定语篇结构的。按照范迪克的理论,多数受意识形态支配的语篇在描述某一事件时,总是强调对作者所属的团体有利,而对在意识形态上相对立的一方不利的信息;同时,对于人有利,于己不利的信息则避而不谈,或者以其他方式使其不被读者所注意。根据这一原则,笔者选取了一些最易受意识形态影响的语言特性,并分别从文本结构、语义、句法、词汇及修辞等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如何透过这些语言结构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为了使读者对批评性语篇分析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文章选取了一篇美联社记者采写的科技新闻,并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首先,通过分析语言特性表明了此新闻所反映的意识形态,然后联系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从中揭示出语篇背后所隐藏的种种社会关系。 本文旨在向读者初步地介绍批评性语篇分析的基本知识,并且希望能够对英语新闻,尤其是科技新闻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