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肺调肠方对脓毒症大鼠肠道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hengj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宣肺调肠方对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体重200g±20g。标准条件喂养三日,按随机法分为六组:脓毒症模型组(LPS组)、宣肺调肠方低、中、高剂量组(XF低、XF中、XF高组)、宣白承气汤组(XB组)及对照组(NS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 15mg/ml制备脓毒症模型。留取腹主动脉血、回肠组织作相关检测。检测的指标包括:血清IL-6、MDA、D乳酸水平及SOD活性;回肠组织AMPK及p-AMPK蛋白表达。结果:1炎症指标工L-6及丙二醛(MDA)水平各组IL-6、MDA水平均有不同升高,LPS组较NS组增加明显(p<005)。各治疗组IL-6、MDA水平较LPS组均有降低,XF高、中剂量组较LPS组下降明显(p<005)。XF各组IL-6、MDA水平与宣肺调肠方剂量呈递减关系。XF高剂量组MDA较XB组下降明显(p>0.05)。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各组SOD活性均弱于NS组,LPS组比正常组下降明显(p<005)。各治疗组SOD活性较LPS组增强,XF高剂量组较LPS组增强明显(p<005)。XF各组SOD活性与宣肺调肠方剂量呈递增关系。3血清D乳酸各组D乳酸水平均高于NS组,LPS组增加明显(p<005)。各治疗组D乳酸水平均较LPS组低,XF高剂量组较LPS组下降明显(p<005)。XF各组D乳酸水平与宣肺调肠方剂量呈递减关系。4肠道组织形态学变化NS组肠绒毛结构整齐清晰,黏膜完整。LPS组肠绒毛充血、水肿,肠腔充斥许多炎性细胞。XF各组及XB组肠道结构基本正常,肠绒毛见轻度充血、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5回肠组织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及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MPK)表达情况AMPK蛋白在各组大鼠表达无明显差异。pAMPK蛋白在各组大鼠表达有差异,各组较NS组均有所下降,LPS组下降明显(尸<005)。各治疗组较LPS组均有升高,只有XF高剂量组增加明显(P<0.05)。XF各组pAMPK蛋白表达水平与宣肺调肠方剂量呈递增关系。结论:宣肺调肠方能够减轻脓毒症大鼠肠组织损伤,对肠道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宣肺调肠方通过激活AMPK通路减轻脓毒症时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有关。
其他文献
南桐煤田的煤层开采到一定深度后,可采层均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在煤系中,有一不可采的极薄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较小,作为解放层开采较为安全可靠,但由于煤层薄,开采劳
本文梳理了国内“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现状,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丝路科技知识服务系统建设目标、框架,重点介绍系统“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资源建设实践,包括多元化服务对象
众所周知,油酸是短缺的并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于是用更经济的捕收剂来代替它是很紧迫的。为了查明用更便宜而可行的捕收剂来代替油酸的可能性,西伯利亚有色金属科学研究设计院
DWP型旋流器DWP型重介旋流器是一个倾斜安装的圆筒(图1),重介质在圆筒下部切线压入,在圆筒内成为涡流,随后在圆筒上部切线排出。原煤从圆筒顶部给入,精煤 DWP Cyclone The
蔓荆的栽培管理范美①杨延庆①徐杰②徐同印③①山东省肥城市中医院271600;②山东省泰安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71000③山东省肥城市医药公司271600蔓荆为马鞭草科,落叶小灌木,枝条常蔓生,成熟果实蔓荆子
目的:胃癌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致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不清楚,涉及多因素、多环节及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研究有关胃癌诊断、转移及预
学位
目的通过检测凝血及代谢相关指标,了解超重、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及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12月内分泌科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
目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金属植入物生物相容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将镁合金及镁基复合材料作为骨外科植入材料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氟
论述了获得与选育甜菜aa核不育材料的方法和程序。研究表明:胞核型雄性不育不需另行选育相应的保持系,即可自行保持其不育性状。可用它来改良育种材料和选育杂优品种,也可用它作
目的:  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绿激光汽化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2μm激光剜除术,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