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小肠出血(small bowel bleeding,SBB)是指从屈式(Treitz)韧带到回盲瓣之间的肠道出血,在解剖部位上属中消化道出血(middl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MGIB),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5-10%,临床上常表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2]。SBB病因复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之其解剖部位特殊,因此很难对其进行精确的诊断,患者常需反复住院。随着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及器械辅助小肠镜技术的问世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小肠出血病因被明确诊断。关于CE和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n enteroscopy,DBE)在SBB方面的应用价值的研究层出不穷,但至今仍无明确的结论。目前,有关于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出血的评分系统先后报道,但尚无针对SBB的评分系统来预测其不良结局。目的:1、回顾性分析SBB住院患者的出血病因、临床表现、疾病结局,了解近年来小肠出血的发病现状、病因变化,并探讨CE和DBE在SBB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加深临床医师对小肠出血的认识。2、探讨CRS、GBS、AIMS65三种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评分系统是否对SBB患者同样具有预测不同临床结局的价值,并研究与SBB患者不同临床结局有关的危险因素。从而有助于对SBB患者最初病情的判断,提高诊治水平,改善预后和节约医疗资源。方法:1、通过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2016年06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CE及DBE数据库进行分析,并对筛选出的收治入院的81例小肠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整理入选患者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一般临床特征。2、计算CE和DBE对SBB病因的检出率及诊断率,评估两者在SBB方面的应用价值。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估CRS、GBS及AIMS65这三种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评分系统是否对SBB患者同样具有预测不同临床结局的价值。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与SBB患者不同临床结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小肠血管畸形、炎症性病变和各种小肠良恶性肿瘤是SBB的主要病因,分别占29.63%、27.16%、11.11%,男女比例1.8:1,平均年龄56.27±18.92岁,平均病程12.84±27.27月,平均住院天数12.14±6.40天。入院前平均血红蛋白水平(86.43±28.42)g/L,血红蛋白正常12人(15%),具有不同程度贫血的有69人(85%),贫血发生率为85.2%。住院期间再出血发生率47.0%,死亡率1.2%,至少经一项临床干预治疗来控制病情的患者共47例,比例为58.0%,其中输血48.1%,内镜下治疗9.9%,外科治疗2.5%。2、CE和DBE对SBB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7.27%和87.2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E对SBB的病因诊断率高于CE,分别为61.82%和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RS、GBS及AIMS65评分系统在预测SBB患者不同临床结局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价值。各评分系统中再出血患者评分较非再出血患者高,需临床干预患者评分较不需临床干预患者评分高,住院时间长者较住院时间短者评分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龄>50岁、入院前HB<70/L、ALB<30g/L、BUN>6.5mmol/L、SIVMF及凝血功能异常与SBB患者再出血相关,其独立的危险因素为凝血功能异常和HB<70g/L。入院前HB<70/L、ALB<30g/L、BUN>6.5mmol/L、SIVMF及凝血功能异常与临床干预治疗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入院前HB<70/L是SBB患者需进行临床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小肠血管畸形、炎症性病变、各种小肠良恶性肿瘤为SBB的主要病因。2、CE和DBE是诊断SBB的有效手段,两者可互补,但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选择对患者最有效的诊断方法。3、CRS、GBS、AIMS65评分系统对SBB患者不同临床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并非理想评分模型。4、凝血功能异常及入院前HB<70g/L是SBB患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B<70g/L是SBB患者需临床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