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人们借助具体的、有形的、简单的始源域概念(如颜色)来表达和理解抽象的、无形的、复杂的目标域概念(如心理感受、社会关系、道德等),从而实现抽象思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独特性,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语言和文化。蒙古族文化中“白色”(chagan)是崇尚的颜色之一,象征纯洁、善良、吉祥、光明等含义;而对于“黑”(xar)的态度基本上是负面的,认为是痛苦、灾祸、邪恶、妒忌的象征。汉民族文化中对白色和黑色则褒贬都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蒙古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黑白颜色隐喻表征上的特点。研究1旨在探讨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黑白颜色隐喻表征,通过实验1和实验2,结果表明无论是蒙古族大学生还是汉族大学生,都出现了黑白颜色隐喻一致性效应,即对白色道德词比黑色道德词反应快,对黑色不道德词比白色不道德词反应快。研究2旨在探讨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黑白颜色颜色认知是否会受到黑白颜色隐喻表征的影响。通过实验3和实验4,结果表明无论是蒙古族大学生还是汉族大学生,在口头评价完道德词后,较多的将正方形色块判断为浅灰色;相反地,在口头评价完不道德词后,被试较多的将正方形色块判断为深灰色。张航研究结果发现,(1)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在黑白颜色维度上的隐喻联结存在心理现实性,即黑色和不道德词表征一致、白色和道德词表征一致;(2)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存在黑白颜色隐喻一致性效应,即不道德词是黑色、道德词是白色时加工得快;(3)黑白颜色隐喻表征的激活影响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颜色认知判断,即被试对道德词、不道德词概念的加工会影响被试将灰色块的颜色判断偏向黑白颜色隐喻一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