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伞形科植物川芎、当归是两味常用中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川芎属伞形科阿米芹族(Ammineae)藁本属(Ligusticum),当归属伞形科前胡族(Peucedaneae)当归属(Angelica),本课题从生药学角度对川芎、当归的原植物形态、生药性状、粉末显微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证明了分属不同属的川芎、当归两味药材有伞形科植物的共同特征,但又均具各属鲜明特征。 川芎、当归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苯酞类、酚酸类化合物。此外,川芎还含有维生素A,蔗糖和脂肪酸等;当归还含有多糖、氨基酸等微量元素。本课题在化学研究方面着重对川芎、当归的低极性苯酞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减压柱层析分离、制备型离心薄层纯化等方法分离纯化了在川芎、当归生药中含量相对较高、相对稳定的4种苯酞类化合物,已鉴定其中3种: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I。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未收录川芎药材含量测定标准;对当归药材的含量测定仅以阿魏酸为指标。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以单一成分为指标不能代表中药多成分共同作用的药理活性。本课题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为参考,对川芎、当归的色谱条件进行了考察,在同一优化色谱条件下同时检测川芎、当归样品中的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以此评价市售药材质量,为中药制药工业生产保证原料药材的质量稳定提供借鉴,同时也对川芎、当归质量标准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 在对川芎、当归进行有效成分提取时,通常将药材中有效成分根据极性不同分为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两大类分别进行提取。但是,在对前人的研究结果的查阅中发现,各类成分的提取方式和最终结果有较大的差异。本课题采用高效液相HPLC方法测定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I以及阿魏酸的含量,以这些化合物的含量为指标对不同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川芎、当归的内酯部位和酚酸性部位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进而通过均匀试验设计进行优化,最终筛选出川芎、当归的内酯部位和酚酸性部位的最优提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