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成控制法的水资源税改革节水效应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y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资源都存在着人多水少、分布不均的问题,尤其是华北地区的山西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税改革之前,各地政府部门均通过征收水资源费的方式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调节。但是,由于水资源费制度下存在着管理紊乱、征收标准较低等问题,使得其对粗放式用水行为的约束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我国于2016年进行了水资源税改革,并于2017年扩大了试点范围。总体上来看,山西省作为水资源税改革扩围试点之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改革效果,但在政策规定以及征收管理管方面仍存在部分问题,亟需完善。本文采用规范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山西省水资源税改革是否提高了该省的用水效率,具有节水效应,以期由点及面,优化我国的水资源税制度。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税的改革背景以及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为全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选择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对比分析了水资源税和水资源费的概念和异同点,并从资源稀缺性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四个方面阐述了开征水资源税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还分析了水资源税对提高用水效率的作用机理。第三部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究了我国水资源总量的紧缺性与分布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又论述了水资源税的改革历程和取得的成效,突出了水资源税制度相较于水资源费制度的优势。第四部分从水资源税改革的原因、实施方案及存在的问题对山西省的试点情况做了介绍。第五部分基于水资源费改税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11-2020年22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研究了水资源费改税是否提高了山西省的用水效率,具有节水效应。第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优化我国水资源税制度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此次水资源税改革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应,具体表现在用水效率的提高上。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水资源税改革显著降低了山西省的农业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但是在生活用水方面并未取得预期的节水效应。通过对水资源税制度的研究发现,当前的水资源税制度存在着同一取水类型行业间税负差异较大、税款用途不明确等问题。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强化对生活用水的调控力度、合理使用和分配税款、优化税额设计、完善水资源税计征方式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是民族瑰宝,是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河南省中医药文化深厚、资源优势明显,如何在中医药发展大势中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从河南省中医药现状出发,发现中医药产业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相对不足,服务比例较低,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提高社会意识和服务比例、强化资本造血功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等
2021年11月,主题为“迈向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的分类督导与评价”的上海教育督导与评价国际论坛成功举办。会上围绕研究型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的评价改革、“破五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视野下的国际高等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以及第三方教育评价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本次论坛注重理论、实践与政策之间的互动,所呈现的观点与实践经验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督导与评价体系、提升我国教育治理能力提供了有益
<正>本文结合国外工程实践经验和收集掌握的数据资料,对菲律宾常规水电开发潜力进行计算分析,并结合国际关系现状和项目特征提出合作模式的建议。旨在为有意投资该国水电市场的中国企业/开发商提供参考,实际情况可能随历史进程等其它因素发生变化,因而投资者还需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注重开展实地调查。
期刊
近年来,电石渣在燃煤电厂干法脱硫工艺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多进展,但在湿法脱硫的应用中仍存在消溶特性差、亚硫酸钙氧化率低、石膏脱水困难等诸多问题,导致其难以大规模推广。本文从电石渣的理化性质出发,分析了孔隙结构、反应温度、Ca/S摩尔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电石渣作为脱硫剂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效率及运行的影响,结合电石渣的消溶特性、浆液氧化特性及石膏脱水特性,分析了电石渣在湿法脱硫工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使用可爱元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不同类型的可爱元素对消费者决策是否有所区别?为什么保险行业经常使用幼儿可爱元素,而乐透游戏常常出现搞怪有趣的可爱元素?已有文献很少探索不同可爱类型的区别机制,也忽视了可爱元素对消费者风险偏好的影响。本文基于调节定向理论,通过四个实验,探讨了两种可爱感知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实验1、实验2使用不同调节定向测量方法,发现儿童式可爱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和向往,也是我国在新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而民族的团结与和谐共处则是一个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余达忠的《走向和谐——岑努村人类学考察》一书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评述,旨在描述岑努村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景象,通过着重分析岑努村的民族构成、语言交流及"还愿桥"活动,试图探究其"和谐"现象产生的原因。
[目的]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作为分析样本,探讨当前建设过程中政策工具选择的侧重点及不足,为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政策工具分析方法,对5份相关政策文件的政策工具进行编码分类和统计,分析各类政策的使用情况。[结果]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多(48.39%),其次为需求型政策工具(30.65%),使用最少的为供给型政策工具(20.97%)。[结论]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尚不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永恒道德论作出科学批判,蕴含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逻辑和原则导向,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捍卫、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公民道德建设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理论与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为此,中华民族在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应当认真传承道德传统的理念与精髓,科学认知与把握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国情,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与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研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用地日渐紧张,不可避免地要对城市进行改造与更新,例如广东省大力推进“三旧”改造,旧村改造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在快速推进拆除工作的背景下,村民的安置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回迁房还没建成之前,各村的村民都需要解决住所的问题,在这当中老年人群体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在旧村改造下,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发生了变化,面对新的环境,他们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上都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