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和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引起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可引起多系统疾病,在人群中普遍易感,世界范围内呈广泛性分布。而EBV潜伏感染可以在免疫缺陷个体中再激活,在这些个体中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非常重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常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这些免疫抑制剂药物可能会诱导EB病毒再激活,导致疾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了解其相关危险因素有利于更好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1)了解我国社区人群CMV、E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情况;(2)探讨IBD患者合并EB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第一部分我国社区人群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流行病调查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我国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调查,全国11个省级行政区划的2.76万社区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基本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并获得血清样本,根据文献CMV IgG和EBV IgG血清阳性率估算样本量,采用ELISA方法进行CMV IgG和EBV-VCA IgG的检测。统计结果,应用t检验分析定量指标之间的差异,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组之间率的差异。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果:1.入组人群年龄20~60岁,平均36.8岁,男性754例,女性731例。2.符合检验标准的有效CMV血清学样品1485例,CMV IgG总体血清阳性率97.2%;其中男性CMV阳性率96.0%,女性CMV阳性率98.5%,不同性别之间CMVIgG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4)。3.有效的EBV血清学样品1475例,EBV-VCAIgG总体血清阳性率97%;平均年龄36.8岁,其中男性CMV阳性率96.1%,女性阳性率97.9%。结论:我国社区人群总体CMV IgG阳性率为97.2%,女性高于男性;CMV血清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有显著差异,随年龄增大而升高。EBV IgG的总体阳性率为97.2%,在不同地区、各个年龄阶层、不同性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第二部分炎症性肠病合并EB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病例组纳入北京协和医院2010-2018年间收入的明确诊断IBD合并EBV感染的住院患者;对照组按年龄、性别、诊断与病例组进行1:1匹配,纳入同时期诊断为IBD且不合并EBV感染的连续住院患者。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检验,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果:研究共纳入52例IBD患者,IBD合并EBV感染组(病例组)、IBD不合并EBV感染组(对照组)各26例。患者平均年龄39.3±14.4岁,包括17名男性(65.4%),9名女性(34.6%)。每组中诊断为UC的有18例,占比69.2%。UC患者中,EBV感染组具有更高的内镜活动度评分(P=0.002);CD患者中,合并EBV感染组更多表现为Montreal分型-P0(P=0.016,OR=0.333)。合并EBV感染的IBD患者吸烟比例较高(P=0.044,OR=3.333)。结论:吸烟、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增高IBD患者可能更易EBV感染。但由于病例对照研究本身的局限性,以及病例数相对较少,未能发现文献报道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如使用硫唑嘌呤、生物制剂、激素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