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修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语文教育通常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紧密联系,甚至被认为是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工具,语文教科书是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最主要的教学工具,而语文教科书是根据不同时期国家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编制,选文内容反映国家意志、社会需求。“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品质的核心要素,必然反映在具有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语文教科书中,语文教科书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又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所以,蕴含在不同年代语文教科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必然具有不同的内容。论文选择改革开放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开发行的1978、1993、2001年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为分析样本。1978版教科书乃历经十年经济崩溃、教育劫难后,我国颁布的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1993版教科书自颁布后在全国广泛使用十多年,具有稳定性及代表性;2001版教科书乃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理念编写而成,现正在全国大部地区广泛使用,更具研究价值。论文从历史纵深角度,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分析要素,对1978、1993、2001年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试图解决以下问题:教科书中蕴含多少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教科书中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的?不同版本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有无变化?变化在哪?论文遵循以下思路进行:导论部分说明教科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最主要的教学工具,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价值,以及选择小学《语文》教科书为分析样本、“爱国主义”为研究对象的基本论据。进而对国内学者关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研究进行文献分类综述及文献述评,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从而说明研究的意义与研究方法。既然语文教科书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到底蕴含多少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的?自然需要对教科书文本进行分析,在进行具体分析之前需要一个科学的分析框架,因此,论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选择样本的依据以及对样本进行分析的框架,并确立“爱国主义教育”分析指标。自然地,第二部分是以样本分析框架为指南,以“爱国主义教育”指标为分析基准,分别对1978、1993、2001年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课文内容”、“插图”“练习”部分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及呈现方式进行梳理与分析。结语部分是在前文分年、分册分析基础上,总结改革开放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变迁路径:首先,党政教育题材减少。其次,道德引导题材减少。第三,口号式题材减少。第四,环保意识题材增加。第五,人性回归题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