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大量的西方学者就已经开始致力于研究国际资本市场上出现的“同股不同价”现象。而在我国很长的时间里,A股一直保持着对H股的大幅溢价,其根源由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与香港股票市场分割以及资本流动限制造成的。国外对于市场分割下导致内外资股同股不同价提出了信息不对称假说、流动性差异假说、需求弹性差异假说、投资理念差异假说等比较成熟的理论,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又有不同于国外资本市场的特征,研究新的因素对我国AH股价差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考虑到人民币汇率预期因素的影响。国内许多学者对周期波动的研究更多侧重于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忽略了处于周期不同阶段的非线性特征。本文力求从这一不足出发,将周期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制,即“稳定阶段”,“过度溢价阶段”。研究每一区制下的波动关系,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提出相适应的政策建议。文章使用两区制马尔可夫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IAH (2)-VAR(2)),变量选取基于恒生AH股溢价指数、人民币远期汇率预期、上证综指和恒生指数,样本区间选为2006年7月至2013年12月。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在2006年7月-2013年12月,AH股价差存在显著的两区制特征,即“稳定阶段”和“过度溢价阶段”,主要出现了四次区制转移,根据转移概率矩阵,处于稳定阶段的概率最大,持续期也是最久,估计将来处于该区制的可能性也是最大。不同区制下,AH股溢价比与人民币预期汇率波动的相关性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区制1下,AH股价差较小,在此区制下,人民币预期汇率预期AH股溢价比的相关系数很低;在区制2下,AH股溢价比很高,人民比汇率预期呈现波动状态,逐步由升值转向贬值状态,在此区制下,两变量表现出非一致性,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升值效应和预期贬值效应都对AH股价差产生影响,若人民币预期升值,则A股相对于H股溢价会升高;反之,则会下降。在研究影响AH股价差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本文政策建议,实现A、H股两地市场的联动,为监管部门优化和完善A股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融资功能、进一步开放A股市场提供决策指导,为上市公司两地上市的定价提供理论指导,以及为投资者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