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社会学理论为研究依据,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为研究背景,运用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山东省肥城市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并采用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流动意愿做了描述性分析,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所得结论如下:首先,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并不稳定,多数教师有较为强烈的职业流动意愿,其中,与转行相比,教师们更倾向于转校,即:在教育系统内部流动。与此同时,“兼职”作为一种“隐性流失”,其危害不容小觑。其次,就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流动意愿现状来看,其流动趋势依然是无序的。具体而言,教师所倾向的流动方向为一定范围内(县域)的单一的上向流动,而在途径选择上,则更青睐于“组织调配”这种非正式的流动方式。另外,年轻骨干教师的职业流动意愿更加强烈这一现状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前景令人堪忧。再次,教师之所以产生职业流动意愿是其个人、家庭、工作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体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等方面;家庭因素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家庭成员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等方面;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类型等硬环境,以及人际关系、工作年限、工作负担、晋升机会、培训机会和管理方式等软环境;而社会因素则包括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收入差距等方面;此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等教育政策的实施也会对教师的职业流动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最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及绩效工资改革等一系列义务教育新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职业流动意愿,特别是教师的转行意愿,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方面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但是,其是否能够进一步的发挥作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则有赖于该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