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on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缺氧与慢性炎症是其病程的重要特征。缺氧与慢性炎症的过程与COPD患者的气道结构重建及血管结构重建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促进。支气管动脉作为肺支架结构的营养动脉,在COPD的病程中,由于肺循环受损,肺实质损伤及炎症与缺氧对血管的直接刺激,会发生相应改变。探索COPD患者的支气管动脉改变,为我们研究COPD患者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相关信息,也为以COPD为背景肺的其他相关疾病的研究拓宽了思路。COPD支气管动脉解剖CTA研究【目的】对COPD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特点进行研究,了解COPD患者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变化特征。【方法】共收集临床及肺功能检查确诊为COPD的患者46例,依据GOLD国际指南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GOLD1~4级,并收集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及一般资料。每名患者均Philips Brilliance256iCT进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对原始图像进行0.625mm薄层重建后传至后处理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Workspace TM, PHILIPS)进行后处理。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等方法对患者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评价支气管动脉的起源位置,起源方式、起源象限,以及支气管动脉的分布方式,并对重度及极重度(GOLD3~4级) COPD患者的支气管动脉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全部46例患者共收集支气管动脉118支,右支气管动脉76支(64.41%),1.67支/例;左支气管动脉42支(35.59%),0.92支/例。按照左右支气管动脉分布分型,共观察9种左右支气管动脉分型,其中以R2L1(15例)分型最多见,其次为R1L1(8例)。右支气管动脉主要起源于降主动脉T5~6水平(64支,84.21%),起源方式包括独立起源(27支,35.53%),多支支气管动脉共干起源(CTB)(25支,32.90%)及与肋间动脉共干起源(IBT)(24支,31.58%)三种,其中包括2支共干起源于锁骨下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的右支气管动脉,最常见的起源象限为主动脉前内侧壁(AM)(32例),其次为内侧壁(M)(19例)和前壁(A)(18例)。左支气管动脉主要起源于降主动脉T5~6水平的36支(85.72%),起源方式包括独立起源(20支,47.62%),CTB起源(22支,52.38%)。起源于主动脉的左支气管动脉,最常见的起源象限为前壁(A)(27例),其次为前外侧壁(AL)(7例)。重度及极重度COPD患者(GOLD3~4级)共25人(GOLD3~4级),共收集支气管动脉74支,包括右支气管动脉46支(62.7%),左支气管动脉28支(37.3)%,1.12支/例。最常见的分布方式为R2L1。起源水平以降主动脉T5~6水平最多见(右侧:41支,89.13%;左侧:24支,85.72%)。起源方式以CTB最多(右侧:19支,41.31%;左侧:13支,46.43%)。结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动脉、起源位置及分布,支气管动脉分支分布的变异都很大。COPD患者的因肺部长期的缺氧与慢性炎症影响,支气管动脉在解剖学也有一定特征,支气管动脉的支数增多,共干起源的支气管动脉增多。尤其在重度及极重度COPD患者中,左支气管动脉的显示计数增多,以CTB发出支气管动脉比例增高,是COPD患者支气管动脉解剖的特征体现。CT血管成像对COPD支气管动脉形态变化的研究【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支气管动脉在CTA表现上的改变。【材料与方法】共收集43例结合临床病史及肺功能检查诊断为COPD的患者,按GOLD指南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GOLD1级,GOLD2级,GOLD3级,GOLD4级),并收集健康体检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对的一般资料及肺功能检查结果待用。利用Philips Brilliance256ict对所有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将原始数据0.625mm薄层重建后,传至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 TM, PHILIPS)进行图像后处理,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方法进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统计支气管动脉数,评价横断面图像中纵隔内支气管动脉断面的特点,在MPR及VR图像上分析支气管动脉形态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间差异及各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GOLD2~4级的主干计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GOLD2与对照组:P=0.036,GOLD3与对照组:P=0.018,GOLD4与对照组P=0.002)。GOLD3~4支气管动脉分支计数增高(GOLD3与对照组:P=0.003,GOLD4与对照组:P=0.001)。GOLD3~4级较对照组横断面纵隔内小血管断面显著增多(GOLD3与对照组:P=0.030,GOLD4与对照组:P=0.000)。GOLD4级较对照组支气管动脉走形显著迂曲(P=0.029),GOLD3~4级中支气管动脉发生扭曲成团/簇的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OLD3与对照组:P=0.04,GOLD4与对照组:P=0.002)。支气管动脉管径伴随GOLD级别增高而增粗。【结论】COPD的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支气管动脉在CTA上计数增多,形态迂曲,管径增粗。这有可能会导致COPD相关并发症的发生。CT血管成像对COPD支气管动脉变化与肺功能关系的研究【目的】利用CTA对COPD支气管动脉的显示及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PFT)指标间的关系,探索COPD支气管动脉变化与气道重建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共收集COPD患者43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集分功能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接受支气管动脉CTA检查(Philips,Brilliance256ict),将原始数据0.625mm薄层重建后,传至后处理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 TM, PHILIPS),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对患者支气管动脉重建,统计支气管动脉支数,评价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情况,测量肺门水平各支支气管动脉管径,并分析支气管动脉管径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V1/FVC)的关系。【结果】共显示支气管动脉102支。左支气管动脉41支(40.2%),平均管径1.51mm。右支气管动脉61支(59.8%),平均管径1.98mm。右支气管动脉管径较左侧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右支气管动脉管径与FEV1(r=-0.468,P=0.000)、FEV1%(r=-0.476,P=0.000)、FVC(r=-0.381,P=0.002)、FEV1/FVC(r=-0.468,P=0.000)均呈负相关。左支气管动脉管径与FEV1(r=-0.314,P=0.046)、FEV1%(r=-0.357,P=0.022)呈负相关,与FVC(r=-0.265,P=0.094)及FEV1/FVC(r=-0.284,P=0.072)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TA可清晰显示COPD患者支气管动脉。右支气管动脉管径较左侧粗。右支气管动脉管径均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左支气管动脉管径与FEV1、FEV1/预呈负相关,说明支气管动脉与COPD的气道结构重构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