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尤其是保护地栽培。在保护地蔬菜中辣椒种植相当普遍,且面积较大。保护地辣椒死株现象普遍。 在江苏南京、扬州、南通、盐城、淮安、泰州等地进行了引起辣椒成株期死株原因调查与研究。发现在江苏地区引辣椒成株期死株的病害种类有:①辣椒疫病②辣椒菌核病③辣椒枯萎病④辣椒黄萎病。在不同地区辣椒死株主要病害不完全相同。 淮安地区保护地辣椒死株的主要病原是疫霉(Phytophthora),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植株不同部位感染的疫病菌是不同的,感染茎杆的是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感染果实的是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两种病原菌主要在孢子囊的形状、大小等形态特征和部分生物学特性方面有差别。辣椒疫病的孢子囊长度与宽度的比值比较大,即孢子囊主要形状是长椭圆形。辣椒寄生疫霉的孢子囊的长宽比比较小,即形状主要是卵圆形。两种疫病菌的乳突均十分明显。适宜辣椒疫霉生长温度为26~28℃,而辣椒寄生疫霉比辣椒疫霉稍低为24~26℃。在PDA培养基上辣椒疫霉菌落呈放射状,寄生疫霉的呈花瓣状。这些研究结果在江苏省内首次报道。 东台地区保护地引起辣椒死株的病害主要是菌核病为主。对该病原菌的鉴定结果表明,该病与引起油菜菌核病的病原为同一种病原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 在南通、扬州、南京等地区调查发现辣椒枯萎病发生普遍,但危害并不严重。通过对辣椒枯萎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培养性状和孢子大小的形态观察后,确定其病原为茄孢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在对淮安和泰州等地区调查发现,该地区辣椒成株期死株的病害除上述外,还有辣椒的黄萎病。病原属于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Nees),为大丽轮枝孢(V. dahliae Kleb)。这在省内以前未见报道。 在淮安调查中还发现有混合侵染的现象,即根部感染枯萎病或黄萎病,在根颈部感染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