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兔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科的球虫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随着规模养兔的迅速发展,该病对我国养兔业的危害日益严重。目前,报道的感染家兔的艾美耳属球虫有15个种,其中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edai,Es)的致病力最强、危害最大,它寄生于兔的肝胆管上皮细胞,能引起严重的肝球虫病。尽管化学药物是目前控制兔球虫病的常用手段,但随着耐药虫株的不断出现和化学药物残留问题的日益凸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寻求用免疫学方法来防控该病。本研究应用无球虫兔和单卵囊分离技术进行了Es LZ株的分离,运用RT-PCR技术成功扩增出Es LZ株微线蛋白5(MIC-5)基因,并进行了原核表达和纯化;克隆了兔IL-15基因;以含有双启动子的pBudCE4.1为载体,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BMIC-5-IL-15,通过脂质体转染BHK-21细胞,证实该真核表达质粒能正确表达重组蛋白Es MIC-5和IL-1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载体-宿主平衡致死系统的原理,将asd基因引入真核表达质粒pBMIC-5-IL-15中,相继电转化asd基因缺陷型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3730和X4550,从而构建了pBMIC-5-IL-15-asd载体-沙门氏菌平衡致死系统。遗传稳定性试验表明,该载体能稳定存在于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4550中。用携带重组质粒pBMIC-5-IL-15-asd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4550在无球虫兔上进行了免疫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菌X4550/pBMIC-5-IL-15-asd能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抗球虫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以上试验为兔肝球虫病口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