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在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一方面作为文学家的王安石得到的是众口一词的称赞;而另一方面,从他主持的熙宁变法开始,在近十个世纪中,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则遭受了极大的争议。由于对变法的态度不同,对王安石的评价也就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保甲法作为熙宁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作用、地位、意义也同样备受争议,莫衷一是。
作为一项基层政权组织制度,保甲制度的推广与经济和社会状况息息相关。本文从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及土地所有制形式入手,分析在不同土地所有制和经济基础之下,保甲制度的推广目的、表现形式和所起具体所用的差异。
本文并不以王安石本人和其主持的变法所服务的阶级立场为立足点,也不以王安石保甲法实施的成败论英雄,而是坚持实事求是和批判继承的原则,广泛吸取前人从各个角度的不同研究成果,站在历史的角度,重点探究了北宋时期社会牛产、田制兵制等方面与前朝的不同之处,分析了变法前北宋王朝所面临统治危机的原因和表现、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实施保甲法的目的和意图、保甲法推行前后的状况和趋势,探究王安石保甲法在北宋王朝的发展过程中和我国土地、兵制、农村基层管理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期望能在一个不同的角度上看清王安石保甲法的原貌,也能在我国处于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