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选择黄芪甲苷作为研究药物开展动物实验研究,通过观察博莱霉素制造肺间质纤维化(IPF)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一般状态、体重、肺系数、肺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变化,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强度,探讨微血管新生在IP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观察黄芪甲苷对微血管新生促进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黄芪甲苷干预大鼠IPF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中药黄芪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30只SPF大鼠适应性喂养5d后,随机抽取21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剩下109只采用改良气管穿刺法推注BLM制造肺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将造模成功的105只大鼠分为5组:模型组、激素组、黄芪甲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均为21只。于造模次日开始灌胃给药,在灌胃给药后7d、14d、28d分批处死大鼠,采集、固定标本。观察IPF大鼠不同时间点一般状态及肺组织大体形态,称量大鼠体重及肺质量,比较大鼠体重及肺系数的变化。分别以HE、Masson染色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及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鼠肺组织CD34、VEGF、Ang-2的表达。结果:1.大鼠一般状态观察空白组大鼠饮食、精神状态良好,反应灵敏,皮毛有光泽,呼吸平稳。造模次日即可见各处理组大鼠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活动明显减少,弓背蜷缩,呼吸困难,喜群体扎堆。7d仍见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不振,活动明显减少,竖毛,干枯无光泽,呼吸急促,饮食量明显减少,身体消瘦,群体喜扎堆,在14d、28d的观察中大鼠一般状态未见好转。7d、14d、28d激素组、黄芪甲苷低剂量组大鼠一般状态优于同期的模型组。黄芪甲苷高、中剂量组大鼠整体状态均优于同期的模型组、激素组及黄芪甲苷低剂量组,28d精神状态良好,皮毛有光泽,饮食尚可,呼吸平稳,基本恢复正常。2.大鼠肺组织肉眼观察7d、14d、28d空白组大鼠肺组织呈淡粉色,表面光滑,弹性良好,质地均匀,结构清楚。7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明显充血、水肿,色暗红,表面粗糙,大片瘀点、瘀斑,出现大量凹凸不平的苍白灶,病变程度重于其他各组;14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颜色灰白,色泽暗淡,表面出现结节样改变,肺组织变硬,弹性差,有实变区,轻重不一;28d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体积缩小,质地明显变硬,表面凹凸不平,结节样改变明显,大片瘀斑。黄芪甲苷高、中、低剂量组及激素组明显优于同期的模型组,同时黄芪甲苷高、中剂量组优于同期的黄芪甲苷低剂量组及激素组,而黄芪甲苷低剂量组病变均与同期的激素组接近。3.大鼠体重比较7d、14d、28d空白组大鼠体重逐渐增加(p<0.05),且明显大于同期的模型组、激素组、黄芪甲苷中、低剂量组(p<0.01),而与黄芪甲苷高剂量组接近(p>0.05)。7d、14d、28d模型组大鼠体重均小于同期的各处理组(p<0.05),而黄芪甲苷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均大于同期激素组和黄芪甲苷中、低剂量组(p<0.05),同时黄芪甲苷中剂量组大鼠体重大于同期激素组及黄芪甲苷低剂量组(p<0.05),黄芪甲苷低剂量组与激素组之间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4.大鼠肺系数比较7d、14d、28d,空白组大鼠肺系数均小于同期各组(p<0.05),且不同时间点肺系数无明显变化(p>0.05);而模型组大鼠肺系数明显大于同期各组(p<0.01);黄芪甲苷高剂量组明显小于同期各组(p<0.01);黄芪甲苷中剂量组大鼠肺系数均小于同期黄芪甲苷低剂量组及激素组(p<0.05);黄芪甲苷低剂量组大鼠肺系数均与同期的模型组相当(p>0.05)。5.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结果空白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肺组织形态未见病变。模型组:造模后7d大鼠肺组织结构破坏、塌陷,伴有大量渗出物,肺泡间隔增宽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少量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细胞聚集;造模后14d肺泡炎症较前减轻,同时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出现明显肺间质纤维化;造模后28d肺间质纤维化病变更为明显。与同期模型组相比,不同时间点黄芪甲苷高、中、低剂量组和激素组肺泡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与激素组相比,不同时间点黄芪甲苷高、中剂量组肺泡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程度降低。不同时间点黄芪甲苷低剂量组肺泡炎症及肺间质纤维化程度与同期激素组相当。6.cd34因子表达结果7d、14d、28d三个时间点造模后各组大鼠肺组织中cd34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cd34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同期各用药组(p<0.01),黄芪甲苷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cd34表达强度低于同期激素组和黄芪甲苷低剂量组(p﹤0.05),且黄芪甲苷高剂量组表达比黄芪甲苷中剂量组更低(p﹤0.05),而激素组大鼠肺组织cd34表达强度始终与同期黄芪甲苷低剂量组相当(p>0.05)。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7d、14d、28d三个时间点各处理组大鼠肺组织中vegf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vegf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同期各用药组(P<0.01),黄芪甲苷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VEGF表达强度低于同期激素组和黄芪甲苷低剂量组(P﹤0.05),且黄芪甲苷高剂量组表达比黄芪甲苷中剂量组更低(P﹤0.05),而激素组大鼠肺组织VEGF表达强度始终与同期黄芪甲苷低剂量组相当(P>0.05)。8.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结果各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Ang-2累积光密度值总和在7d、14d、28d均显著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肺组织Ang-2在7d、14d、28d的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激素组比较,黄芪甲苷高、中剂量组大鼠肺组织Ang-2在7d、14d、28d的表达减弱(P﹤0.05),且黄芪甲苷高剂量组弱于黄芪甲苷中剂量组(P﹤0.05)。黄芪甲苷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Ang-2累积光密度值总和在7d、14d、28d的表达均与同期激素组相当(P﹥0.05)。结论:1.本实验采用改良气管穿刺法推注博莱霉素成功制造IPF大鼠模型。2.各实验组大鼠IPF演变过程中,大鼠肺组织肺泡炎症在造模后7d最为严重,14d肺泡炎症逐渐消退,肺间质纤维化已经出现并逐渐发展,28d肺间质纤维化更明显。3.从CD34阳性表达可知,改良气管穿刺法推注博莱霉素制造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疾病演变过程中存在病理性微血管新生,在7d、14d、28d三个时间点的观察过程中发现,病理性微血管新生在14d最活跃,并伴随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整个病变过程。4.各实验组大鼠IPF发病过程中,VEGF累积光密度值总和及Ang-2累积光密度值总和在7d、14d、28d均增强,且14d增强最明显,说明VEGF及Ang-2通过促进病理性微血管新生而参与大鼠肺间质纤维化发展,这可能是大鼠IPF发病的机制之一。5.黄芪甲苷能有效地抑制IPF大鼠肺组织中病理性微血管新生,从而达到干预大鼠IPF的作用,而且其干预效果与剂量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