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长跗萤叶甲头部超微结构及其对寄主挥发物的响应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u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是棉花、玉米、高粱和粟等作物的重要害虫。本文以双斑长跗萤叶甲对寄主植物的化学生态适应为切入点,通过GC-MS采集鉴定棉花和玉米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组分和含量,利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筛选出对该虫具有电生理及行为活性的化合物,明确该虫定位寄主的主要挥发物组分。同时,利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该叶甲触角和口器的形态结构,明确触角和口器感器在寄主选择中的作用,为阐明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寄主选择机理,利用天然活性物质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1)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头部超微形态该叶甲雌雄成虫触角为线状,共11节。触角感器共有7种,分别是毛形感器Ⅰ型、毛形感器Ⅱ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Ⅰ型、锥形感器Ⅱ型、钟形感器和波恩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Ⅰ型数量最多,刺形感器数量较少。该叶甲成虫和老熟幼虫均属咀嚼式口器,与成虫不同的是,老熟幼虫下颚须3节,下唇须2节。成虫口器上分布有毛形感器、内唇感器、叶形感器、刺形感器和锥形感器等5种感器;老熟幼虫口器上除叶形感器未发现外,其余4种感器均被观察到。(2)棉花和玉米挥发物的组成及日变化规律无虫害的棉花叶片中共检测出40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类、脂类、醇类、酮类、酸类等化合物;虫害为害棉花叶片6h、18h、24h、36h、48h后,分别收集到32、35、36、44、26种化合物。与无虫害的棉花叶片相比,虫害后的叶片中萜类和醛类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变化较明显。其中,D-柠檬烯、β-檀香烯、甘香烯、(E)-β-金合欢烯、正十五碳醛和(E)-2-己醛等是虫害后新产生化合物,γ-萜品烯、3-蒈烯、1-石竹烯、β-紫罗酮和(+)-α-长叶蒎烯等化合物在虫害后消失。无虫害的玉米叶片中共检测出29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类、醛类、脂类、醇类等化合物;虫害为害玉米叶片6h、18h、24h、36h、48h后,分别收集到32、32、33、37、26种化合物。与无虫害的玉米叶片相比,虫害后的叶片化合物种类的变化显著,其中萜类、醛类和醇类化合物差异较大。β-蒎烯、β-月桂烯、蛇麻烯、β-檀香烯、γ-红没药烯、橙花叔醇、β-红没药醇、(E)-2-己醛等为虫害后新产生化合物,1-石竹烯、7-十三烯醇、植物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化合物在虫害后消失。(3)双斑长跗萤叶甲对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及嗅觉行为反应该叶甲雌、雄成虫均对10μg·mL-1和1μg·mL-1的γ-萜品烯、10μg·mL-1的D-柠檬烯、10μg·mL-1的β-紫罗酮的EAG反应较明显,对10μg·mL-1和10-2μg·mL-1的α-石竹烯和10μg·mL-1、1μg·mL-1和10-2μg·mL-1的氧化石竹烯的反应次之,对十二烷、十三烷的反应较不明显。在10μg·mL-1刺激剂量条件下,β-紫罗酮对雌虫表现出明显的引诱作用,γ-萜品烯和氧化石竹烯对其有显著的驱避作用;γ-萜品烯和D-柠檬烯对雄虫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β-紫罗酮对其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2018年1月—2018年4月普外科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进行现状把握,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常因感染而急性发作,使不可逆气道阻塞进一步加重,加之呼吸肌疲,导致通气功能恶化,发生2型呼吸
本文对红蜡蚧扁角跳小蜂Anicetus beneficus Ishii et Yasumatsu的澳洲品系和中国品系从形态学、生物学、生理生化方面进行了对比。 形态学研究表明,两个品系的雌成虫在体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结合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急性踝关节骨折患者骨折分型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住天台县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60例急性踝关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