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水和灾害之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洪水以其自然的力量,塑造了洪积扇和由冲击平原,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人类长期以来将洪水视为恶魔,在历史长河中发生了众多非常严重的洪灾事件。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我国长期以来都遭受着洪灾的威胁和影响。我国现今的主要河流的防洪工程体系由水库,河岸堤防以及蓄滞洪区为主组成,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发挥和运用蓄滞洪区以抵御流域性的超标准洪灾,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洪水风险管理思路,也是当前实际工程运用时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杜家台分蓄洪区不仅是汉江下游唯一的分蓄洪工程,也是长江中游河段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上游和汉江相连、出口处和长江相接,其任务是分蓄汉江和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时蓄洪一定洪量的洪水,并且还有对当地的渍涝水进行排泄这样的任务,是保护汉江下游河段的重要力量,也是武汉市防洪安全的可靠保障。自1956年投入运用以来,杜家台分蓄洪区安全运用数十次,是我国分洪运用最为频繁、运用效益极为显著的蓄滞洪区之一。因此,本文重点关注了杜家台分蓄洪区,结合防洪整体规划在汉江中下游的作用、研究区实测数据及实地考察成果,通过比较常见水力学模型最终选用了MIKE11、MIKE21模型进行水力学模型建模,在分析防洪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计算方案设计,主要针对1935年型百年一遇汉江洪水、1935年型之外的20年一遇汉江洪水、1998年型螺山站最大流量7万立方米每秒、8万立方米每秒的长江洪水等4种水情条件建立了水力学模型,并结合工程实际、实践运用和最新水情等对蓄滞洪区运用、洪水演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汉江发生1935年型洪水时,杜家台大部分都运用,分洪淹没范围大,洪灾损失大。历史洪水也造成了类似的后果。2)对于发生35年型之外的汉江20年一遇洪水,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汉口水位不超过25m时,杜家台分流1500m3/s是可以安全行洪的,超过2000m3/s则下段堤防有溃堤的风险;3)对于长江特大洪水,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运用杜家台分洪会造成巨大的淹没损失。98年洪水时杜家台未能启用,整个分洪工程从未经过长江洪水的检验,模型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