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它文字内涵丰富,典故琳琅,不仅是一部儿童启蒙书籍,也是众多西方学者开始接触中国的起点。通过翻译《三字经》,西方学者将中国的历史、思想、文化翻译传播到西方国家,让更多西方国家的人了解这个在他们看来神秘的东方国度。自19世纪以来,陆续出现了不少英译本。1989年《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之一,之后更是掀起了一股《三字经》的翻译热潮。本论文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出发,以赵彦春《英韵三字经》为例,对书中涉及的传统文化进行分类,并分析译本中的翻译策略。笔者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对赵彦春的译本进行研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在翻译《三字经》中的文化信息时,赵彦春采用了哪些翻译策略,以便让西方读者更容易读懂译文?(2)《英韵三字经》的翻译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有,有哪些解决办法?(3)《英韵三字经》的译文接受度如何,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如何看待这个翻译?通过分析,笔者发现赵彦春译本中综合运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灵活采用直译、意译、音译等翻译方法,在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时也表现出了译者的创造性。总体来说,虽然《英韵三字经》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对原文形式与意义的高度忠实也吸引了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应该如何翻译才能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使译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自然而然为西方读者所接受,从而凸显翻译的跨文化传播作用,为对外译介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提供借鉴,让中国文化更好地通过翻译跨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