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聚落遗产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强烈的影响与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开展传统聚落的保护工作,合理利用相关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地域特色成为了我们亟须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批具有文化意义的传统聚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与利用,聚落居民的生活状态也获得了一定改观,但我们仍要看到的是,由于聚落保护利用的复杂性,许多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过往研究工作也存在着许多缺失与不足,尤其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创造和谐人居环境”是聚落保护与利用的最终目的,但从居民视角的考虑在实践中常常被忽视,本文试图以此为核心展开论述,研究主体因素对于聚落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首先,从我国聚落遗产保护理论研究出发,分析国内相关重要文献,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从理论指导和实践体系两方面对我国传统聚落遗产保护利用现状进行反思。接下来,以主体视角为切入点,追溯居民对于传统聚落遗产文化意义的认知,并从居民需求角度对特定文化意义进行分析,将认知落实到具体的物质形态层面,定义出基于主体需求的特征元素。在此基础上,笔者选取传统聚落保护利用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古镇,以及具有广泛意义和类型针对性的岭南三个村落,进行典型性与普遍性的主体视角案例分析;并通过对武汉大余湾进行深入地田野调查,记录在保护利用过程中大余湾的现状以及由此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讨论在具体实践中的主体意见与反馈。最后,综合前述的研究成果,以现有策略为基础,引导出充分表现与发挥主体价值和作用的适宜性保护利用策略,试图为今后传统聚落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有意义的思路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