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术中神经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后,面神经功能保留情况和听力保留的可能性,并对可能影响术后面神经功能和听力保留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材料和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02年1月~2009年4月进行手术的166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所有病例均病理确诊为听神经瘤,其中10例为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Ⅱ),并且均为同一术者(袁贤瑞教授)在面神经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对其中随访时间1年以上的95例患者,进行术后远期面神经功能保留的评价,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对听力随访资料完整的94例(包括9例NF-Ⅱ)进行听力保留可能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面神经功能的判断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对术后即刻、1周、3月、6月、9月、1年及以后等6个时段进行评价。听力功能测试采用纯音听阈测定(PTA)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研制的普通话言语测试材料(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MSTMs)句表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并采用美国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分级标准(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AAO-HNS)对术后听力进行分级。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和听力保留的影响因素。结果:166例病例中,听神经瘤全切除160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例,全切除率96.4%。面神经解剖学保留165例,保留率99.4%。随访时间1年以上有95例,面神经功能分别为:H-BⅠ级37例,H-BⅡ级45例,H-BⅢ级9例,H-BⅣ级4例。House—Brackmann分级优秀率(H-BⅠ-Ⅱ级)86.3%。94例具有完整听力资料的病例中,16例术中明确蜗神经解剖学保留,6例明确因瘤化未能保留蜗神经,其余病例因无术中蜗神经监测未能明确蜗神经。根据AAO-HNS标准,对随访的94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术后听功能分级:术后有效听力7例(A级1例,B级6例),占7.4%(7/94),排除NF-Ⅱ病例和术前无效听力者,听力保留率27.3(3/11)。结论:1在面神经监测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能够在全切肿瘤的同时获得面、蜗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2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呈动态变化曲线:术后1周内迅速恶化,术后6月以后缓慢改善;3术后远期面神经功能与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呈正相关、与肿瘤大小呈负相关;4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后有听力保留的可能性,部分病例术后听力改善,因此,对于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应尽可能做听力保留的努力;5大型、巨大型术后听力保留与术前听力呈正相关,与是否为NF-Ⅱ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