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显微镜下对尸头标本的解剖、观察及测量,获得前床突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资料,探讨前床突及其周围骨质磨除的方法和意义,并对高度个体化的骨性结构、神经、血管、硬膜等的解剖关系进行分析统计,为临床处理该区域相关病变及术中安全磨除前床突提供解剖学依据和参考。对象和方法:1.采用国人成人干性颅底标本15例,观测前床突、视神经管及眶上裂骨性结构的形态和解剖关系。2.应用灌注有彩色硅胶的尸头标本10例,模拟额颞眶颧入路逐层解剖,对前床突,视神经管及眶上裂区域神经、血管及硬膜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和拍摄,观测前床突磨除对鞍区及上斜坡区域暴露范围的影响。3.测量数据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后,以均数(x)±标准差(s)(最小值min~最大值max)表示。结果:1.ACP是蝶骨小翼向内向后的延伸形成的锥形骨性突起,以蝶骨平台后缘平面为基底,测得ACP长、宽、厚分别为9.32±1.17(7.12~11.30)mm、12.16±2.37(8.54~12.92)mm、5.30±0.91(3.22~7.64)mm。前床突与中床突、后床突可形成骨桥,出现率为8%,气化前床突占10%,气腔与蝶、筛窦相通。2.床突间隙是磨除前床突后人为形成的位于硬膜外、海绵窦外的锥形腔隙,可提供大约0.8~1.0cm3的手术操作空间。以平蝶骨平台后缘平面为基底,测得床突间隙基底上、下、内、外侧边长度分别为8.68±1.46(6.22~11.24)mm、5.06±1.39 (3.62~8.08)mm、6.40±1.12 (4.98~10.66)mm、9.62±1.83(5.46~13.80)mm,高度为8.46±1.29(6.08~12.94)mm。3.前床突磨除前后Ⅱ间隙测量结果:视神经长度为8.93±2.48mm和18.88±2.46mm,颈内动脉长度为10.24±1.79mm和15.06±2.91mm。4.远侧硬脑膜环厚而坚韧,厚度为0.48±0.07mm;近侧硬膜环薄而疏松,厚度为0.26±0.05mm,呈袖套状被覆于床突段ICA表面,在二者之间可有海绵窦静脉丛突入。5.颈内动脉床突段位于颈内动脉近环与远环之间,其前壁的平均长度5.84±1.19mm。6.本组标本所有眼动脉均起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90%起自颈内动脉上壁内侧三分之一,10%起自颈内动脉上壁的中外侧。其中16侧位于视神经的内下方或正下方,4侧位于视神经外下方。7.视神经管由四壁和两口组成,其内侧壁、外侧壁、上壁、下壁的长度分别为11.14±1.37(8.60~14.28)mm,9.06±1.02(7.46~12.08)mm,9,74±1.16(7.76~11.08)mm,5.12±1.94(3.18~9.52)mm。视神经管上壁后部,由硬脑膜反折形成镰状韧带,前后径宽度为2.49±0.74(1.18~3.96)mm,85%在视神经上形成压迹。内侧壁毗邻最复杂。眼动脉在视神经下方的管底硬膜层内走行,从颅口到眶口,管径变化不大,多数从视神经内下方向外下方走行。8.眶上裂多呈三角形裂隙,其上、内、外侧壁长度17.32±3.07(12.36~26.18)mm,6.48±1.16(4.20~8.54)mm,19.90±4.78(12.96~27.14)mm。眶上裂被Zinn键环分为外、中、下三个区,滑车神经、额神经、泪腺神经及眼上静脉经外侧区穿行,动眼神经上、下支、外展神经、鼻睫神经中央区穿行,仅眼下静脉经下侧区穿行,其中动眼神经下支最粗,直径为1.64±0.37(1.02~2.70)mm,泪腺神经最细,直径为0.52±0.17(0.24~0.84)mm。结论:1.前床突及其周围结构复杂,且国人前床突具有高度变异性。处理该区域病变术前需行充分影像学检查,了解前床突气化情况;术前、术中密切关注骨桥变异情况;2.前床突的磨除可增加鞍区及上斜坡的显露范围;床突间隙是经上方入路进入海绵窦的手术通道,通过它可显露床旁段颈内动脉及眼动脉的起点;3.视柱可作为定位远环的影像学标记以判断这一区域的出血是位于硬膜内还是硬膜外;4.经对侧入路手术治疗眼动脉瘤受到眼动脉的起始部位、与视神经的位置关系及视交叉前间隙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该入路比较适合于来源于眼动脉上方、突向内侧或后内侧的、较小的未破裂的视交叉下型眼动脉瘤;5.经颅行视神经管减压时,应打开镰状皱襞、视神经鞘膜及总腱环方能使减压充分,鞘膜切开部位最好在其外上壁以避免损伤眼动脉,且鞘膜切开后不宜在此过多操作;6.垂直于进入眶裂硬膜的行走方向,紧贴眶上裂向着前床突方向剪开颞极硬膜索带(深度≤5mm),可以避免损伤在眶上裂外侧区行走的结构。切开颞极硬膜索带时应注意避免损伤泪腺神经。经上直肌与外直肌间切开腱环能更好的暴露眶上裂中央区,且操作相对安全、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