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是人口大省,2012年山东省总人口达到9580万人,农业人口在全省总人口中占58%,占据了山东省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山东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有效解决可以促进山东省的工业化进程,提高山东省的城镇化速率,所以本文对于山东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尤其是转移过程中产生的机会成本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取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文章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区分布状况来看,山东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数量分布在地域上是不均衡的,而且差距较大。整体来看,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鲁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规模较大,剩余率较高,转移任务重,而鲁东地区农村劳动力剩余率较低,转移任务相对较轻。在回顾1978年以来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历史的基础上,发现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别;农村转移劳动力在福利上仍然会遭到歧视,受到不公平待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域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地级市和县级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业集中,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转移更加有序规范;山东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逐步趋缓。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机会成本呈现去逐步上涨的趋势,且机会成本在山东省各个地市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市际差异。机会成本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距离和转移形式产生影响。机会成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中占据重要部分,占总成本的24.3%。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影响而导致的过程或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人力资本存量、劳均耕地面积、机会成本、务工收入等。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这些因素在内的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决定模型,分析得出:这四个因素分别以不同的方向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其中务工收入和人力资本存量以正的方向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劳均耕地面积和机会成本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