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沿收入分配研究更多关注收入流动性和不平等问题,主要从职业、教育、制度等非技术进步视角考察收入流动性和不平等的成因,缺乏从理论视角挖掘隐藏在收入流动性背后的长期动力机制。从长期上看,决定收入流动性的根源在于技术进步和和人力资本因素。而将有偏性技术进步理论应用于收入分配领域的文献也往往只关注劳动工资收入及技能溢价现象。基于此,本文首先从技术进步方向视角,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家庭的世代交替模型,考察技术进步方向转变和劳动者能力差异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家庭收入流动性与技术进步方向的关系。结合我国经济时序数据,数值模拟在不同技术进步方向和能力分布下,家庭收入位置转换的动态演变过程。理论模型演绎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劳动者能力和技术进步方向决定了稳态家庭收入位次,劳动者能力越强则稳态收入水平的位次越高。资本增进型技术水平越高则家庭收入收敛速度越快,越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在家庭收入中的贡献,但收入增长幅度取决于劳动者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的相对水平。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下降会使一些社交能力占优的家庭收入朝更高位置流动,但会使一些学习能力占优的家庭收入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下移,收入流动方向与流动家庭的数量取决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其次,本文对我国全国、省域和城乡三个层面的收入流动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比较了各收入流动性指数在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差异。其中收入流动性强度指数主要包括两种相对流动性指数(Hart指数和Schorrocks指数)、绝对流动性指数、绝对流动性的三种分解效应。本文进一步建立了收入流动性方向指数考察个体收入变化的方向。我国总体收入流动性的结果显示,相对收入流动性指数在样本期内呈倒U型趋势,表明我国家庭收入的跨期相关性有上升趋势,居民收入位次改变的动力正在消失,收入结构存在固化情况。收入绝对流动性指数在样本期内处于波动上升状态,其三种分解效应中交换效应占比最高,其次为增长效应,分散效应的占比最小。收入流动性的国际比较发现,我国收入流动性水平要远远高于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其分解的增长效应、分散效应和交换效应水平值也大于其余三国。而三个发达国家的交换效应占比均高于我国,增长效应和分散效应的占比低于我国。收入流动性的地区间比较结果显示,江苏省家庭收入的固化程度最为严重,山东和广西的居民收入的灵活性较高。各省在近年来均存在收入流动性降低,收入结构固化的现象。从收入流动性的城乡差异上来看,城市流动性较弱,农村较强。从变化趋势上看,农村和城市均表现出收入上行乏力,收入稳定趋势增强,收入下行变化不明显的特征,其中城市收入流动性的降幅小于农村。再次,本文应用三方程标准化供给面方法结合非线性似无关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我国全国和省域生产函数进行了估计,得到要素替代弹性以及技术进步相关参数,据此计算了1978-2012年我国全国和部分地区的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并对该时间段技术进步的偏向程度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资本和劳动在全国和省级层面均表现出互补关系。各地区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都呈下降趋势,而劳动增进型技术进步呈上升态势。非线性似无关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的参数估计值差异不大,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稳健。技术进步偏向性的估计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时间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其偏向程度自1994年后有弱化倾向。江苏省的技术进步在偏向资本和劳动间不断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其偏向强度逐渐弱化。山东、河南和广西三地区的技术进步偏向在1997年前后差异明显,1997年以前三省技术进步在资本和劳动偏向间不断转换,而1997年后三省均表现出一定的资本偏向特征,其强度随时间增长而有所降低。湖南与贵州的技术进步偏向性走势在样本时间内都呈锥形特征,两地区在1990-1995年间技术进步偏向性的绝对强度(绝对值)明显高于其余年份。湖北的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变化趋势与全国类似,整体上偏向于资本较多,近年来其程度有所减弱。另外,本文对我国收入流动性与技术进步方向的动态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动态相关系数轨迹显示,收入流动性和技术进步方向在水平值相关性显著,但其滞后相关性与超前相关性呈非对称特征。Granger因果检验证实技术进步方向的水平值、趋势项和波动项都对收入流动性的相应成分有显著的Granger影响。脉冲响应函数显示,技术进步方向的瞬时冲击,会造成收入流动性的初期波动。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收入流动性对自身的解释能力随时间的推移缓慢下降,而技术进步方向的贡献有所升高,二者在第4期后贡献趋于稳定。然后,本文基于理论模型,根据前述我国省际收入流动性数据和我国省际技术进步方向指数,构建技术进步方向影响收入流动性强度的面板回归模型,验证技术进步方向对于各种收入流动性指数的作用。本文先检验了技术进步方向在省域层面上对于收入流动性强度的影响,之后将市场化水平视为门槛变量,应用门槛回归方法对数据再次回归,观察两次估计结果的差异。面板回归结果证实,技术进步方向总体上能够提高收入流动性,绝对收入流动性的增长效应与技术进步偏向性正相关而交换效应与技术进步偏向性负相关,技术进步偏向性对分散效应无显著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对相对收入流动性指数有正向作用。门槛回归结果显示,不同的市场化水平对于技术进步方向的收入流动性影响差异显著,技术进步偏向性对于总流动性的作用强度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增强,其对于增长效应的作用存在U型规律,其对交换效应的抑制作用只在市场化程度较高时存在。市场化水平较低时,技术进步偏向性能够弱化两期收入的相关性,并且对个体收入位次的流动有一定促进作用;当市场化水平较高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使得技术进步偏向性无法显著影响两期收入的相关性,但其对个体收入位次流动的影响却有所增强。最后,基于多元LOGIT模型本文对家庭收入流动方向的技术进步方向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对资本的偏向能够提高家庭收入位次上升的概率,而其对于个体收入位次下降的影响较小。年龄、医疗保险覆盖率和受教育年限倾向于促进收入位次的变化,即同时提升其收入向上和向下流动的概率。家庭规模和补贴收入份额倾向于稳定家庭收入位次。商业收入份额提升了收入向上流动的可能,疾病支出加剧了家庭收入下行的风险。城乡分组回归结果发现:技术进步偏向性倾向于提高城市家庭收入位次攀升的概率,同时也加剧了农村收入下行的风险,技术进步方向对收入流动方向的影响存在城乡非对称特征。商业收入份额在城市的风险性小于农村,其在城市和农村均能够促进家庭收入向上的流动,但其对于收入下行的作用仅在农村显著。疾病支出对于农村家庭收入下行的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