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代谢物与脑血流灌注及NIHS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的预后及康复可能性一直是患者及其家属最关心的问题。虽然有各种评分和CT、磁共振等影像学表现对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但都是间接证据,对损伤的客观评估仍存在不足[1]。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尽管可以提供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通过脑氧摄取率和脑氧代谢率有效且准确的判断组织代谢情况,为缺血性卒中提供诊断依据[2],但由于费用昂贵,检查时间较长未能在临床应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通过检测脑组织中各种代谢物的浓度,反应脑组织的代谢情况,并对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3]。比较其他影像学方法,MRS从组织功能出发,直接观察组织的物质代谢水平,直接的反应了组织的活动性和功能,为诊断提供了更加直接可靠的证据[1]。实验目的:1.比较缺血后双侧脑组织代谢物变化;2.分析脑缺血患者缺血部位的代谢与脑组织灌注及临床评分的相关性;3.探索MRS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价上的应用价值。实验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7年8月原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经DSA或CTA明确诊断有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动脉系统狭窄并且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36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史,NIHSS评分,并行常规磁共振,磁共振质子波谱,CT灌注成像。应用SPSS 22统计软件对病灶中心及对侧镜像区代谢物浓度及灌注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侧代谢物及灌注差异。分析代谢物与脑血流灌注及NIHSS评分的相关性。实验结果:(1)卒中患者患侧与镜像侧的脑组织物质代谢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缺血部位的CBF,CBV较对侧镜像部位显著降低P<0.01,MTT、TTP较对侧镜像部位显著延长,P<0.01;(3)缺血灶代谢物NAA/Cr和NIHSS评分呈负相关(rs=-0.477,P=0.003<0.01),Cho/Cr、Cho/NAA与NIHSS评分并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s=-0.025,P=0.884;rs=0.205,P=0.230);(4)缺血部位的代谢物与脑血流灌注参数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5)CBF、CBV、MTT、TTP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s=0.095 P=0.58,rs=0.104 P=0.545,rs=-0.045 P=0.797,rs=-0.196 P=0.251。实验结论:1、MRS可以有效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后代谢物的改变,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直接的诊断依据。2、脑内代谢物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有一定相关性,对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3、脑内血流灌注与颅内代谢物水平及NIHS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MRS对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的判断和预后评价优于CTP。第二部分N-乙酰天门冬酰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Meta分析研究背景:NAA作为质子磁共振波谱的主要检测的代谢物之一,通过反应卒中后脑组织中神经元的缺失和胶质增生的情况,进而可以用来评价卒中后脑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是质子波谱评价神经元功能的重要指标[4]。由于NAA的绝对浓度受不同患者,不同位置,不同机器检查等诸多影响,故不同患者之间的NAA比较往往应用相对值进行。回顾既往的文献,不同研究的相对值算法各不相同,常用的相对值标准有NAA/Cr,NAA/Cho,r NAA。不同的研究结果导致的无法横向比较,也没有确定的参考值对结果进行判定,需要进一步探讨。实验目的:1.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缺血灶NAA水平的变化规律;2.评价NAA/Cr、NAA/Cho、r NAA作为评价神经元损伤指标的价值;3.探索NAA浓度作为判断神经元损伤标准的效应尺度。实验方法:1.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上公开发表的有关波谱分析在缺血性脑卒中应用的中英文文献,年限为1995年1月至2017年12月;2.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3.应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来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4.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进行异质性检验,发表偏倚检验,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实验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文献24篇,其中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18篇,共908例患者,分别对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分类分析。有17篇文献包含NAA/Cr水平的研究,其中4篇英文文献,13篇中文文献。经过异质性检验NAA/Cr数据异质性较大,X2=467.04,P<0.00001,I2=97%。经过亚组分析发现慢性期组对组间异质性影响较大,对超急性期组、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数据进行合并,得到标准化均属差SMD=-0.47,95%CI[-0.59,-0.36],慢性期组的标准化均数差SMD=-1.09,95%CI[-1.63,-0.55]。在24篇文献中有4篇以NAA/Cho为研究指标的文献,共包括139例患者。标准化均数差SMD=-0.26,95%CI[-0.37,-0.15],P<0.00001。有8篇包含或以r NAA作为观察指标,共包括265例患者。经过异质性检验I2=97%,去除一篇异质性较高文献后计算标准化均属差SMD=-0.47,95%[-0.52,-0.42],有效性检验P<0.00001。实验结论:1、脑梗后NAA的浓度变化可以对神经损伤进行评估,NAA/Cr是最常用的评价指标,可以反应出神经损伤的程度;2、NAA/Cho作为评价指标,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敏感性;3、r NAA作为观察指标也能明确梗死后的神经损伤,敏感性和稳定性不如前两者,应用相对较为局限。